博主:不必执着于变成“下一个苏超” 赛事经济新范式
“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效应,重构了体育产业的商业逻辑——赛事不是目的,而是撬动全域消费的杠杆。
2025年,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在泰州队夺冠后圆满落幕。这项历时176天、横跨7个月的赛事覆盖了13座城市,吸引了516名球员参与85场热门对决。决赛现场有创纪录的62329名观众,累计吸引超过240万现场观众和20亿线上观看人次。从首轮场均上座7745人到淘汰赛场均4万人,持续攀升的人气印证了其空前的号召力。
“苏超”的影响远不止于赛场。它通过“业余球员+城市对抗+全域联动”的机制创新,证明了群众体育可以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并为全国输出了一套全新的赛事经济范式。
苏超真正的胜利在于江苏经济的账本上。传统认知里,票根是消费的终点;但在苏超中,票根是流量转化的起点。“十三太保”的共识让一张门票裂变为连接住宿、餐饮、交通、零售等场景的“通行证”。每到比赛日热点话题,各主场城市通过设置巨型屏幕、美食市集和文旅摊位,打造众多“第二现场”,承接主赛场外溢的观赛热情。配合多部门协调策应,各景区门票免费、酒店折扣、“文旅+交通”联票等措施将观赛人群高效转化为旅游消费群体。数据显示,苏超前六轮赛事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中实现服务营收近380亿元,同比增长42.7%;1—8月,全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规模稳居全国第一。
四分之一决赛日,盐城发放400万元消费券,联动超过2000家商户;国庆中秋期间,三场淘汰赛推动南京、徐州、南通三地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2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其中外地游客181万人次,增长13.4%。博主:不必执着于变成“下一个苏超” 赛事经济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