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美国企业疯狂裁员背后 资本压力下的借口
近期,美国大型企业掀起新一轮裁员潮。亚马逊宣布削减1.4万个岗位,Salesforce裁员4000人,Meta再度压缩AI部门规模,UPS计划减少3.4万个岗位。这些公司几乎一致将原因归咎于AI带来的“效率提升”。然而,数据与现实显示,AI尚未成为裁员的根本动因。它更像是企业在复杂经济压力下的一种“叙事包装”。依据Challenger Gray Christmas最新职缺与劳动力流动调查,美国企业2024年至今已宣布的裁员人数达到60万9242人,年增0.8%,仅今年9月就有7万2821人被裁员,比去年9月增加53%。裁员涉及各行各业,包括没有受到AI技术多少影响的行业。当然,科技业是重灾区。
过去两年,美国企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关税和“去中国化”供应链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高通胀和高利率使融资和运营变得昂贵。美国制造业仍在为关税和“友岸外包”买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率上升了约30%,部分行业如电子与机械的零部件成本增幅更高。截至9月,美国核心通胀率维持在3.5%,能源与住房价格成为主要推手。消费端的压力直接传导至零售、电商、运输等行业,企业不得不通过降本控制利润率。以亚马逊为例,其物流与仓储成本已连续六个季度增长,而单件包裹利润率下降明显。UPS的运营成本较疫情前上升近20%,即便自动化水平提高,也难以抵消劳动力与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