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防长回应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 协议尚未完成,我们仍在观望!
印尼防长回应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
【印尼防长回应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近日,吉隆坡地区安全会议现场,印度尼西亚国防部长沙夫里面对全球媒体,就备受瞩目的歼-10战斗机采购计划作出最新回应:“协议尚未完成,我们仍在观望。”这一表态与印尼官方此前释放的积极信号形成微妙反差,而中国国防部在10月30日例行记者会上“慎重负责、共享成果”的表态,则为此事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这场横跨东南亚与东亚的军贸博弈,正成为观察中国高端装备出口与地缘战略布局的重要窗口。
时间回溯至10月15日,沙夫里在雅加达公开宣称“歼-10战斗机不久将飞抵雅加达”,引发国际舆论震动。印尼财政部同期披露的90亿美元国防预算,更被解读为为采购计划铺路。然而仅半月后,防长在吉隆坡的最新表态却陡然降温,这种“热启动-冷处理”的转折,折射出印尼军购决策的复杂性。
“我们正在评估所有选项,物美价廉是核心标准。”沙夫里在会议间隙向本报记者透露。据印尼国防部内部文件显示,其空军现代化计划涉及三代半至四代机采购,候选机型包括中国歼-10CE、美国F-15EX、法国“阵风”及土耳其“可汗”战斗机。其中,歼-10CE凭借巴基斯坦空军实战验证的优异表现,以及中国军工企业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曾被视为热门选项。
但现实阻力不容忽视。印尼空军现役主力战机中,美制F-16与俄制苏-27/30占据主导地位,引入中国战机需重构后勤保障体系。更关键的是,美国《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的潜在威胁,使印尼在军事采购中不得不权衡地缘政治风险。“我们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阿迪指出,“这解释了为何防长强调‘观望’——他们在等待更优的谈判筹码。”
面对印尼的摇摆,中国国防部在10月30日记者会上展现出大国担当。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强调:“中方对军品出口一向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愿与爱好和平的国家分享装备建设新成果。”这一表述既未否认合作可能性,又坚守了军贸原则,与2023年否认埃及采购歼-10CE传闻时的果断形成对比,暗示此次谈判已进入实质阶段。
中国军工企业的竞争力是底气所在。以歼-10CE为例,该机型在巴基斯坦空军“雄鹰-IX”联合演习中,曾以6:0战绩完胜印度空军“阵风”战斗机,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与PL-15中距空空导弹组合,被西方军事杂志评为“同级最强”。更令印尼心动的是,中国提供的“交钥匙工程”包含飞行员培训、零部件供应及联合演练等增值服务,这恰是西方供应商的短板。
“中国军贸正从‘产品输出’向‘体系输出’升级。”国防科技大学专家李岩分析,“印尼若最终选择歼-10,将开创发展中国家间高端装备合作的新模式,其示范效应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印尼的抉择远超商业范畴。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与穆斯林人口最多国家,其军事动向具有战略风向标意义。近年来,越南引进俄罗斯苏-57、马来西亚升级F/A-18“大黄蜂”、新加坡增购F-35B,区域空中力量对比持续失衡。印尼若装备歼-10CE,将首次拥有制衡周边国家的四代半战机,重塑南海战略平衡。
“这不仅是买卖,更是安全架构的重塑。”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杨荣文指出,“中国通过军贸输出的不仅是武器,更是标准与规则。当东南亚国家开始采用中国制式装备,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必然向中国倾斜。”
这种转变已现端倪。2024年,中国与柬埔寨联合举行的“金龙-2024”军演中,歼-10CE首次与柬空军苏-30并肩作战,展示出跨机型协同作战能力。若印尼加入,中国在东南亚将形成“柬-印-巴”三角防御体系,对冲美国“印太战略”的军事包围。
尽管谈判充满变数,但中印尼军事合作的基础依然坚实。从普拉博沃总统出席2025年北京阅兵,到两国联合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的默契配合,双边关系正经历从“经济热、军事冷”向“全维度合作”的质变。歼-10采购若能落地,将成为继雅万高铁后,中印尼“一带一路”合作的又一标杆项目。
“中国军贸遵循‘三不原则’: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损害地区和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唐奇芳强调,“这与某些国家将军售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正是中国高端装备能突破西方封锁、赢得发展中国家信任的关键。
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印尼歼-10采购谈判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新型国际关系的注脚。当中国战机划破雅加达的晨空,那不仅是金属与空气的摩擦,更是一个崛起大国与新兴力量携手维护和平的宣言。正如张晓刚大校所言:“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这才是军贸的终极意义。”在这条道路上,中国正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共享安全红利。
以上就是【印尼防长回应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印尼防长回应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 协议尚未完成,我们仍在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