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丨当然那不是我的月亮,但那不是我的月亮吗 月光下的自我寻找
经常听到一些人调侃说,自己是不配过节的。手机上的月饼、朋友圈的月亮、电话里的附和,构成了他们对中秋节的新定义。
当中秋藏在国庆长假里,人们总有千个万个理由安排这一天。因为一心等到攒来的假期,怎么也不想被外界束缚,只想它真正属于自己。
但今晚的圆月,偏偏撩拨起一些情绪——儿时和现在、亲人和朋友、读书和工作、婚姻和孩子……似乎月下的诗意与失意不断在拉扯。也许月亮在执意帮人们勾起一些愁绪,以此证明她今天的在场。她大概是想叫那些埋头赶路的人,有一个片刻的停留。
一个人埋头久了,看头顶的夜空会更加明亮;多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地上的六便士也会更加熠熠生辉。我们都希望,六便士在手,月亮也不曾丢。但紧赶慢赶的脚步,有时总难免遇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那道折痕。
面对这道折痕,有人被“不配得感”包裹,有人用自嘲换些抚慰,用一个个直击痛处的“梗”宣泄情绪,有人鼓吹所谓的“经济上行时期的美”,认为自己错过了时代红利。有人说,机会不是我的,舞台不是我的,热闹不是我的,月亮不是我的。这份失意热点话题,大概率会是月亮今晚听到最多的倾诉。浙江宣传丨当然那不是我的月亮,但那不是我的月亮吗 月光下的自我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