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高分辨成像技术 突破衍射极限及今年美联储或还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成像分辨率较干涉仪中的单台望远镜提升了约14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传统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受单个孔径衍射极限限制。为突破这一极限,研究人员致力于发展各类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例如,事件视界望远镜构建了一个地球尺度的合成孔径,但由于大气湍流引起的相位不稳定性,基于振幅干涉的合成孔径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光学波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提出强度干涉成像技术,该技术在光学长基线合成孔径成像中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仍局限于恒星成像等被动成像应用。
为了实现远距离非自发光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并抵抗大气湍流,结合主动照明的强度干涉技术成为一种极佳的选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远距离热光照明方案和鲁棒的图像重建算法,强度干涉技术在主动合成孔径成像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挑战。
研究团队提出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开发了一种多激光发射器阵列系统,通过大气湍流的自然调制,巧妙合成多个相位独立的激光束以实现远距离赝热照明。在外场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8个相互独立的激光发射器构建发射阵列照射目标,相邻发射器间距为0。15米,大于大气湍流的典型外尺度,确保每束激光在经过大气传播后具有独立且随机的相位变化。接收系统由两台可移动的望远镜组成0。07至0。87米的干涉基线,结合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探测器测量目标反射光场的强度关联信息。研究团队还开发了鲁棒的图像恢复算法,最终成功重建出具有毫米级分辨率的目标图像。
这项工作为远距离、高精度的遥感成像和空间碎片探测等应用场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向多个贸易伙伴发送函件,确定新的关税税率,以取代正式贸易谈判。这一表态使投资者期待关税政策尽快明朗化。市场预期今年美联储还将降息两次,部分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美股当天小幅上涨,三大股指的涨幅均不到1%。
本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全球资本市场信心明显改善,推动美国三大股指反弹。其中道指累计上涨3。41%,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5。27%,纳指累计上涨7。15%。美股主要科技公司股价得到提振,英伟达全周上涨约16%,Meta上涨8%,苹果公司涨6%。
美国密歇根大学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50。8,为历史第二低水平,远低于预期值。由于民众对关税政策影响的担忧加剧,当月对于长期和短期的通胀预期再度上升,创下数十年来新高。
欧洲方面,投资者关注主要经济体与美国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企业最新财报,欧洲三大股指周五集体收涨,但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奢侈品牌卡地亚母公司瑞士历峰集团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里,按固定汇率计算,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7%,达到51。7亿欧元,好于分析师预期。其中,珠宝部门表现最为亮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历峰集团股价周五收涨近7%。
同一天,丹麦药企诺和诺德宣布现任首席执行官周赋德将离任。受此消息影响,诺和诺德在丹麦股市交易的股价下跌近2%。面对减肥药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下一代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诺和诺德股价自去年6月触及历史新高以来已下跌近60%。
原油期货市场方面,交易员们仍在关注美伊核谈判的最新进展。有消息人士称,谈判双方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一消息部分缓解了市场对于原油供应可能增加的担忧情绪,国际油价周五止跌反弹,美油期货和布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涨幅在1。4%左右。从周线上看,考虑到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缓和将推动原油需求增长,国际油价本周累计上涨。其中,美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累计上涨2。41%,布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累计上涨2。35%。
贵金属市场方面,俄乌谈判重启打击了投资者避险需求,国际金价周五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3187。2美元,跌幅为1。22%。本周以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场避险情绪得到抑制。本周纽约黄金期价累计下跌近4。7%,为半年来最差单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