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一”看华强北的变与不变 创新引领未来方向
从“五个一”看华强北的变与不变 创新引领未来方向。华强北,这片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超过11.5万家商事主体和35家专业市场,与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业链接。这里,一辆电动车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一米柜台能孵化出一家科技企业,一个年轻人带着毕业设计就能开启创业之路。
从“中国电子第一街”到“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华强北不断自我革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一米柜台的跃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经营理念与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一辆电动车的营生”映射出小微主体的灵活韧性与草根创业的蓬勃活力;“一公里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凝聚了研发、制造、交易的高度协同,展现出产业集群的深厚底蕴;“一站式买卖全球交易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将华强北的辐射力拓展至国际市场;“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要素协同圈”通过金融、物流、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高效整合,构建赋能实体经济、助推科创转化的系统支撑。这五个方面彼此交织、相互赋能,共同推动华强北从传统电子市场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转变。
屈思成在华强电子世界三楼经营喜配电脑连锁店,得益于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带来的装机热,他的生意异常繁忙。上世纪90年代,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华强北,凭借小小的柜台开启了创业之旅。腾讯、大疆、大族激光等科技企业创业之初,都曾在这方寸柜台间打磨产品雏形。如今,许多商户积极创新经营模式,从传统单一销售向提供组合式服务转变,提升客户成交率和市场竞争力。华强北的市场空间也在不断升级,曾经拥挤、密集的柜台场景逐渐被沉浸式、场景式、体验式的数码商超所取代。
城市尚在沉睡时,华强北早已醒来。清晨,外卖骑手小李在茂业百货新增的临时停放点停好车,快步走向商家取餐。在人口和建筑密集的华强北,因货车难以在小巷长时间停靠,不少商户会联系对接电动车或板车工人完成“最后一米”货运。这些工人如同华强北的“毛细血管”,支撑着小型商业单元运转。张大爷来自云南曲靖市马龙区双堆村,2010年为供一双儿女上学,他带着妻子来到华强北,靠一辆板车开启拉货生涯。如今,这份营生终于有了回报——2017年帮儿子在曲靖市付了买房首付款,2020年在老家盖了新房。从“五个一”看华强北的变与不变 创新引领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