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孩被诱导抗衰打造幼态脸 医美陷阱背后的焦虑制造
22岁的张婷站在医疗美容机构咨询室的门口,短短十米的距离让她感觉走了很久。她原本只想做个基础护肤,却被引导进了面诊室。咨询师对着她年轻的脸庞,给出了“皮肤松需要抗衰”和“鼻翼宽要切除”的诊断,并提出打造“幼态脸”的方案。
作为刚考上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身高170厘米的张婷皮肤白皙透亮,眼神里带着校园生活的神采奕奕。然而走出门时,被判定为“不合格”的脸让她心情沉重,“我才22岁啊”。直到亲友提醒,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制造了焦虑。
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年轻女性希望利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进行美容护理,提升个人形象。“幼态审美”在医美市场风靡一时,部分医美机构瞄准这一群体,鼓吹“衰老无关年龄”,以“打造幼态脸”为名诱导消费者,背后隐藏着标准混乱的“诊断”和消费陷阱。
记者走访多家医美机构发现,“幼态脸”通常被描述为接近儿童特征的脸型:圆润、饱满、无棱角。但具体如何“打造”它,往往全凭机构的说法。记者暗访北京5家宣称精于打造“幼态感”的医美机构,对同一张脸的“诊断”和改造方案却大相径庭。
第一家机构建议填充泪沟、太阳穴、鼻基底,打瘦脸针放松下颌线,丰唇。第二家则强调眼睛,提出填卧蚕、加宽双眼皮、填眉弓和三角区。第三家发明了“幼态辨识度”的概念,尽管记者不到30岁,却被指“辨识度不够”。第四家和第五家各有侧重,一家要缩鼻翼、延长下巴、丰唇,另一家则要尖下巴、填太阳穴、垫高鼻子和眉弓。
支撑这些五花八门方案的是精心设计的话术体系,核心是利用消费者对衰老的焦虑和对即时变美的渴望。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幼态”关键词,发现大量相关帖子,博主们通过强烈反差营销“幼态脸”,宣传各种项目。22岁女孩被诱导抗衰打造幼态脸 医美陷阱背后的焦虑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