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啸来袭 居民跑向避难所 防灾体系迎考验 ,北京暴雨亲历者自述逃生经历 隧道
7月30日,日本气象厅发布警报,受堪察加半岛强震影响,北海道多地观测到第一波海啸,最大浪高已达0。4米。日本首相紧急呼吁沿岸民众保持避难状态,全国17个地区拉响海啸预警。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不仅牵动着日本民众的心,也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这个“与灾害共生”的岛国的防灾能力。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历史上多次遭受毁灭性海啸侵袭,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惨痛教训让日本将防灾体系建设刻入骨髓。从沿海的巨型防波堤、实时监测浮标,到全球首个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日本的防灾科技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此次事件中,气象厅在震后迅速发布预警,防卫省第一时间出动战机收集信息,仙台机场、铁路紧急关闭——这套“秒级响应”的体系正是用无数教训换来的生存经验。
尽管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出警报,海啸的破坏力仍不容小觑。气象厅预计浪高可达3米,北海道等地已有多处观测到海啸到达。这让人想起2023年日本伊豆群岛6。6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当时气象厅精准预测浪高并及时疏散民众,避免了重大伤亡。然而,此次堪察加半岛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范围更广,对日本沿岸的考验更为严峻。尤其是北海道等地,既有人口密集区,又有重要的港口设施,如何确保每一名民众都能及时撤离,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是对日本防灾体系的又一次实战检验。
7月26日11时50分,曹先生一家从内蒙古多伦返回北京,途经汤河口检查站时,收到工作人员关于前方可能塌方的警示。尽管如此,曹先生还是跟随车流继续前行约20公里后,被困在怀柔区琉璃庙隧道内。隧道内挤满了滞留车辆,桥面水位迅速上涨,洪水裹挟着树木冲来,甚至能听到被冲走的车辆撞击桥墩的巨响。当时桥面水位已逼近电缆高度,隧道内仅剩应急照明,通讯信号完全中断。
暴雨从7月26日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27日凌晨3点。最危险的是,一根碗口粗的光缆横亘在桥面上,完全阻断了通行。起初大家都以为是高压电缆不敢轻举妄动,幸好同行中有一位电信公司员工确认这是通信光缆后,大家才敢采取行动。为确保安全,他们特意将仅有的两部对讲机分开使用,前方探路人员和后方大部队保持实时联络。最终成功帮助三四辆越野车安全通过了危险路段并寻求到救援。
凌晨4时许,车队冒险穿越两座300多米长的危桥。早上6时,在“云梦仙境”路段发现救援人员开辟的逆行车道,沿途可见多处断桥和洪水肆虐的痕迹。经过一夜,琉璃庙南六桥下方洪水已经大幅退去。最终,他们跟随救援指引,成功安全撤离。
暴雨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7月29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李先生表示,公司相关部门也通知非必要不上班。在朝阳区一所大学就读的朱同学讲述,暴雨来临前,气象局和学校都及时发布了红色预警。26日下午6点他打完篮球回公寓时还能见到阳光,但两小时后暴雨突然降临。7月29日从早上七八点钟开始一直处于中雨状态,雨点不大但比较密集。地铁站采取了发放雨伞套等措施,环卫工人也在冒雨清理排水口。目前,影响北京的强降雨云团已移出,北京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下午至傍晚北京市仍有分散性雷阵雨,仍需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