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果切,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脏」! ,男子吃羊肉火锅后浑身发黄确诊戊型肝炎及今年
夏天,又到了吃水果的黄金季节——西瓜、芒果、蜜瓜……光想想就流口水。
唯一能打败懒人吃水果热情的,不是价格,不是热量,而是——洗水果→削皮→切块→收拾残局的复杂前摇!
是谁因为懒得切水果,最终选择不吃/点奶茶/啃黄瓜的?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超市、路边、冰柜里的果切盒成了救命稻草——不用洗、不用切,打开即吃,简直是懒人福音。
等等!这些「方便」背后,可能藏着比懒得切水果更麻烦的健康风险。
有些果切。
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脏」!
买果切时,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
商家会不会节省成本给咱们用坏掉的水果呀?
完全有可能,毕竟咱自己家坏掉的都舍不得扔!
好水果、坏水果,去皮切块后用眼睛很难区分出来,但你的肠胃或许知道…!
即使削掉了坏的部分,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很可能已经扩散到水果的其他部位。看起来还好的部分,其实也已经坏了。
有研究对腐烂了一点的毛桃、苹果、葡萄等几种水果进行微生物检测,发现在完好部位中也能检出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
尤其是苹果和葡萄,腐烂部位和完好部位大肠杆菌数目差异并不是很大。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原料水果有问题,只是果切的众多风险之一。
如果你或家人吃了果切后容易蹿稀或有点闹肚子,也许并不是肠胃不好的锅,而是买来的果切,可能已经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
01!
操作不规范,细菌开party。
家里切菜切水果,都要讲究个生熟分开,案板、刀具切完及时洗。
但有些店里、小摊上没那么讲究,也不咋方便,能在水桶里涮一下,用抹布擦一擦,已经算有卫生意识了。
你可能会想,水果嘛,能有多脏,再不卫生也不会吃出大蒜味的西瓜。
错,水果可能比你以为的脏多了。
未经清洗、加工的水果,风里来雨里去土里滚,外皮本身就可能带有致病菌。比如哈密瓜易沾染土壤微生物、动物粪便、表皮褶皱多,清洗难度大。
切开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果皮、环境中的细菌可能污染果肉,还会通过手、刀具、抹布等的接触,污染下一个、下下个…。
切开的过程,可以说是步步有漏洞。
●没清洗的果皮上有污渍、致病菌?。
●没戴口罩、手套,直接接触果肉?。
●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抹布擦水果、刀具。
●未清洗的刀具砧板上的陈年细菌。
●飞舞的苍蝇,在视线盲区降落品尝。
…。
每一步,都可能有细菌、霉菌住进那盒看着很正常的果切,在高糖和高含水量的水果上开party!
图片来源:网络?。
02。
冷藏不到位,微生物大繁殖。
炎炎夏日,人热的不行,却正是细菌繁衍的好季节。水果糖多水分大,切开后不赶紧放冰箱,室温下一两个小时就会被细菌攻陷了。
咱自己在家吃个切开的西瓜,都有可能闹肚子…。
家住深圳罗湖的一名男子因拉肚子、恶心等症状,挂了消化内科,医生听了症状,以为是普通肠道问题,便开了药物。但男子服用药物几天后,仍不见效,反而发现自己变“黄”了——不仅小便呈浓茶色,连眼白和皮肤也带着淡黄色。于是,他换了一家医院诊治。医生为他做了进一步的检查,发现他的黄疸指数为286。4(正常值在20左右)。最终,男子被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男子吓坏了,遵医嘱立即入院,治疗三天后症状仍没改善,而且黄疸指数涨到346。在医生建议下,连忙转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因为戊肝病毒是一种“病从口入”的病毒,医生便询问他在这段时间内的饮食情况。男子回忆称,一周前家庭聚餐吃了羊肉火锅。
戊肝病毒的潜伏期为2~8周,医生据此推测,部分食材在涮火锅过程中没有彻底煮熟,才致使他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