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定旱涝”今年夏天是旱是涝? 古今智慧碰撞预测-谁为关税买单?美媒给出答
“四月十五定旱涝”今年夏天是旱是涝? 古今智慧碰撞预测!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农历节气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四月十五”这一特殊日期,民间常有“旱不旱,看四月十五”的说法。2025年的春夏季旱情会如何发展?这一古老农谚是否仍有科学依据?结合气象学分析与民俗智慧,或许能找到答案。
“四月十五定旱涝”的说法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从气象学角度看,农历四月十五(2025年公历5月12日)正值立夏与小满节气之间,此时副热带高压开始北抬,冷暖空气在长江以北频繁交汇。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华北地区5月中旬降水概率达63%,但降水量年际差异显著。例如,2022年同期降水偏少50%,导致持续干旱;而2023年则因连续降雨缓解了春旱。气象专家指出,此时段若出现有效降水(日降水量≥10毫米),往往预示着夏季风提前活跃,后续水汽输送较稳定。例如2021年河南“5·15”暴雨后,整个夏季降水较常年偏多20%;反之若持续干燥,则可能形成高压脊控制的干旱模式,如2019年华北遭遇的“空梅”现象。
2025年初,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弱厄尔尼诺事件正在衰减,但海洋热力异常仍影响大气环流。最新数值预报显示,5月中旬华北、黄淮地区降水呈“西多东少”分布,其中山西、河北西部可能出现15-30毫米降水,而山东、河南东部降水不足10毫米。这种分化态势使得农谚的普适性面临挑战——即便“四月十五”当天部分地区降雨,也不等同于整个夏季旱情缓解。当前土壤墒情监测显示,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等地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已低于60%,达到轻度干旱标准。农业农村部提醒,若5月下旬仍无有效降水,冬小麦灌浆期将面临缺水压力,可能影响千粒重。
百度为您找到以下结果
谁为关税买单?美媒给出答案
央视网
2天前
谁为关税买单?美媒给出答案的最新相关信息
环球时报热点3天前
北晚在线4月29日
观察者网5天前
央广网
手机光明网
央广网
好看视频
微博
海外网
央视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