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拉走溺水者后有人下水 警示牌形同虚设-微信能自动发消息了 语音转文字新体验
酷暑难耐,人们纷纷寻找清凉之地。夏天是“玩水”高峰期,北京郊区的一些自然河道备受追捧。然而,这些水域因水情复杂、管理和救援难度大,危险性更高。今年入夏以来,已有多起溺水悲剧发生。
尽管岸边竖有“请勿游泳”的警示牌,许多市民只图一时凉爽,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对劝阻充耳不闻。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大桥底下及周边水域吸引了大批亲水市民,有的甚至成为网红打卡点。实际上,这些看似平静的野外水域隐藏着致命陷阱。
7月18日下午,在房山区大石河四号桥附近水域,一名男子溺水。记者赶到现场时,溺水者已被120救护车拉走,蓝天救援队员和热心市民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心肺复苏。令人惊讶的是,溺水点旁边仍有市民逗留玩水,不远处的桥墩下更是人声鼎沸,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尽管河道边及桥墩上竖立或张贴着醒目的“河道水深,请勿游泳”的警示牌,但悲剧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天意外发生后,数名保安人员拉起警戒线,但仍不断有市民绕过警戒线下水。一位围观路人无奈地说:“他们都看到刚才的救护车了,咋就不愿离开呢?”。
微信近期开启了一项新功能的灰度测试,部分用户发现聊天界面新增了语音自动转文字并发送的功能。在聊天框右侧的功能区中,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语音输入按钮。点击后,按钮变为醒目的绿色,用户说出的内容会被实时转换成文字显示在输入框中。
这一功能基于微信内置的语音识别技术,普通话的转换准确率较高,基本可以替代手动输入。更特别的是,用户完成语音输入后只需连续说出“over over”,系统就会自动将转换好的文字消息发送出去,无需手动点击发送按钮。
对于双手忙碌或不便触屏的场景,这项功能显得非常实用。不过,目前该功能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小部分用户开放体验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