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家公司成A股“分红王” 分红多募资少
A股市场近期掀起了一波“红包雨”,现金分红成为主流。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21日收盘,已有1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其中,牧原股份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32元,分红金额超过50亿元,受到市场关注。
此前的8月19日晚间,吉比特和福耀玻璃分别公告,每10股拟派发现金红利分别为6.6元和0.9元,拟派发现金4.74亿元和23.49亿元。这两只股票上市以来的分红总额已超过实际募资总额。福耀玻璃是分红融资比排名前十的公司之一。依据Wind数据计算,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宁沪高速等也是分红融资比较高的公司。前十大“分红王”的分红融资比均超过24倍,其中贵州茅台的分红融资比超150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分红总额超过融资额是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标志,反映其核心竞争力与财务健康度。这类公司多集中于食品饮料、煤炭、家电等现金流稳定的行业,体现“稳中求胜”的战略思维。但投资者应穿透数字表象,研判分红可持续性与行业景气度,才能在“红利盛宴”中行稳致远。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1日,A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16.31万亿元,实际募资总额17.60万亿元。尽管整体现金分红总额仍低于实际募资总额,但有892家公司上市以来的分红金额超过募资总额,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6%。
以贵州茅台为例,该公司分红融资比达到152.63倍,上市以来分红总额达到3361.12亿元,实际募资总额仅为22.02亿元。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每年都会进行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呈现增长态势。然而,今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有所下滑。
山西汾酒和宁沪高速的分红融资比也超过50倍。这些公司在上市后没有通过配股、定增等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除了上述十家公司外,还有800余家公司的分红融资比超过1倍,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总额大于实际募资总额。
田利辉认为,分红总额超过实际募资总额的公司通常具备三大特征:盈利模式成熟热点话题、行业护城河深厚以及财务结构稳健。投资者可将其作为筛选优质资产的“过滤器”,但需警惕“伪分红”。若分红依赖非经常性收益或牺牲再投资能力,则可能透支未来成长性。
近期,一些高分红的股票在披露分红预案和中报次日股价大幅上涨,引起市场关注。田利辉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市场对“盈利确定性”的投票。短期炒作风险需警惕,如果分红缺乏基本面支撑,例如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可能会引发“戴维斯双杀”。这10家公司成A股“分红王” 分红多募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