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发14篇SCI 副院长父亲被免职 副院长父亲因学术不端被免职! ,小米高管
本科生发14篇SCI 副院长父亲被免职。
【本科生发14篇SCI 副院长父亲被免职】5月10日,重庆大学发布通报,确认该校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某乔在科研成果中存在署名不当问题,其父、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因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谋取学术利益,被免去职务并取消博士生导师资格。这一事件源于刘某乔本科期间发表14篇SCI论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学术奇迹”,经网络曝光后引发广泛质疑。刘某乔的学术履历堪称“耀眼”。据公开资料,她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期间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二区期刊论文9篇,并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外,她还曾获“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并担任两学期助教,累计工作时长60小时。然而,这一连串成就很快引发争议。
网友发现,刘某乔的论文和专利中均非第一作者,多为第三、第四作者,且多篇论文的合作者中频繁出现其父刘某华及团队成员的名字。更令人疑虑的是,刘某乔署名的14项发明专利中,最早一项申请于2016年,彼时她尚在读初中。专利申请记录显示,刘某华是其中12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刘某乔则多以第三或第四发明人身份出现。
面对舆论质疑,重庆大学于5月8日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经调阅相关论文、专利申请材料及实验室记录,并对刘某乔、刘某华及多名科研团队成员进行问询,调查发现,刘某华在担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女儿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并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中给予特殊照顾。
例如,在某项关于“新型催化剂制备”的研究中,刘某乔仅参与了部分实验操作,却作为第三作者出现在论文中;而在另一项专利申请中,刘某乔的贡献被描述为“协助数据整理”,但实际参与程度存疑。此外,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基于调查结果,重庆大学于5月10日公布处理决定: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并取消其博士生导师资格;按相关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同时,学校将对刘某乔署名的14篇SCI论文中涉及刘某华主导项目的论文重新评估其实际贡献,必要时撤销署名或调整作者排序;对其参与的14项发明专利中若存在虚假署名或不当利益输送,将依法申请撤销或变更发明人信息。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从论文造假到利益输送,严重损害了学术公平和高校公信力。刘某乔事件中,网友的质疑不仅针对个人,更指向学术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若公共学术资源可代际传递,对寒门学子而言无疑是深刻剥夺,也腐蚀了学术生态。
重庆大学在通报中表示,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持续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这一表态虽显决心,但如何真正落实仍是关键。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唯有打破“唯论文、唯职称”的单一标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学术功利化倾向。
刘某乔事件虽告一段落,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学术诚信是科研的基石,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都将动摇这一根基。对于高校而言,严守学术底线、完善监督机制、重构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恪守学术道德、拒绝利益输送是基本准则;对于公众而言,保持关注、理性监督是推动学术净化的重要力量。
以上就是【本科生发14篇SCI 副院长父亲被免职】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