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胸只是按摩”?武汉猥亵男狡辩失败,女子体内检出其“痕迹”
7月1日晚,洗发水泡沫裹着睡意,王丽在椰岛美发金地雄楚店的躺椅上陷入浅眠。突然,一只陌生手掌的触感让她惊醒。面对质问,男店员轻描淡写辩解"肩颈按摩",却在监控调取环节悄然消失——那个本应记录真相的摄像头,巧妙避开了关键角度。
警方用科学撕开了谎言的面具:在王丽胸部皮肤上提取的生物信息,成为无可辩驳的铁证。7月2日,00后涉事男子被处以十日行政拘留。戏剧性的是,这名实施侵犯的男子,早在事发前已被店方以"旷工"为由开除,却在事发当日如入无人之境般重返店内。
面对王丽的维权诉求,店方的态度构成二次伤害。门店负责人蔡店长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已开除员工私自返岗"。轻飘飘的千元补偿方案,与一句"与店方无关"的切割声明,成为这场侵权事件中最刺耳的注脚。当王丽提出管理疏漏质疑时,店方甚至反咬其"为搞钱""网暴店铺",最终在7月9日的协商中报警收场。
椰岛美发的"双开除悖论"暴露荒诞管理——声称开除员工,却未切断其物理接触门店的渠道。蔡店长"轮休不知情"的辩解,恰恰揭示员工出入管理的形同虚设。当离职程序沦为纸面游戏,门店便成为责任真空地带。
监控盲区成为完美犯罪掩护。洗发区作为性骚扰高发场景,关键角度监控缺失实则是安全意识的重大缺位。这非技术局限,而是对顾客人身安全的漠视。
店方的危机应对堪称反面教材。从推诿责任、污名化受害者到消极善后,每一步都在加剧信任崩塌。所谓"等待施害者拘留期满协商",实则是将企业主体责任转嫁给个人,其逻辑如同酒店声称"强奸犯是偷房卡入室"便可免责般荒谬。
物理防护漏洞普遍存在。监控覆盖率不足、员工通道管理松散,为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安全防护不应是成本考量,而应是经营底线。
法律认知严重错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经营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无论施害者劳动关系状态如何,顾客在营业时间、经营场所受害,企业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危机公关能力匮乏。从抵赖推诿到攻击受害者,暴露出企业价值观的根本缺陷。真正的品牌尊严源于对错误的担当,而非对污点的掩盖。
王丽拒绝万元赔偿的选择,将事件推向公共领域。这记警钟值得所有服务企业聆听:当剪刀能剪断责任链条,吹风机能吹散安全承诺,所谓的品牌价值不过是沙上城堡。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时尚发型,更是免于恐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