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智力残疾,女儿貌美如花,河南李福贵,靠卖菜撑起全家生活
“打豆腐嘞来啦!”
随着一声清脆的河南腔的叫卖声,李福贵重复而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豫北太行山下的小山村,李福贵刚把小客货车停好,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叫卖声的大爷大姨们就陆续围了上来。
“来啦,妞儿。”
“咋好几天没见你来俺村了?”
“来一块钱豆腐,”“给我来点点心。”
“姨,2.6的豆腐,您给我2块就中了,”一位大叔买了5.4元的点心,李福贵说:“5块4,叔,给5块就中。”
不管买的东西零头多少,她都会统统抹去,只收整钱,有人说你这样卖能赚钱吗?
她说:“我觉得他们种一年地也挣不了几个钱,能少赚就少赚点,我拍视 频也能挣点钱。”
一位大叔笑着说:“你的名字咋像个男人的名字?”
福贵大方的应道:“是呀,俺自己取的名字。”
她为什么要给自己取一个男人的名字?名字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
李福贵原名李亚云,1998年出生于河南新乡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她身材高挑,长相甜美,聪明善良。
她的父母均有智力残疾,父亲仅有10岁孩童智商,平时就是吃饭睡觉干活儿,母亲仅有2岁孩童智商,用福贵的话说,是一个只知道吃饭睡觉的“自 由 人”,叔叔智商高于父亲,平时还能打些零工,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李福贵上学时没少受同学的挖苦、欺凌,因此,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市里打工,工资的一大部分都交给了爷爷。
可自从叔叔摔断了腿,婶婶受不了这一家傻的傻,残的残,便抛下叔叔和两个儿子走了。
紧接着,2020年,养大她的奶奶也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年迈的爷爷身上。
而当时的李福贵刚结束了一段不幸的婚姻,于是,她决定回家和快80岁的爷爷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
她给自己重新取名“福贵,”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让家人过上有福的生活。
她帮爷爷打理桃园,把丰收的桃子拉到集市卖掉,还学着卖过煎饼果子,卖过蔬菜,总之,为了撑起这个家,她什么活都干。
2022年,她开始去一些偏远山村边卖货边拍短视 频。
最初,她只是拉一车豆腐叫卖,很快就卖完了。
后来,她发现这些村里大多是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有的村里没有小卖部,即使有,东西也不全乎,总有人问她有没有醋、酱油、点心、各种菜等。
为了满足村民需要,她干脆换了一辆小客货车,不止有豆腐,还有各种调料、蔬菜、水果、点心、日用百货……,简直就是一所流动的小超 市。
她的菜都超级便宜,低至几毛一斤,西葫芦6毛一斤,1块钱能买一大块豆腐,5元能称一大袋点心,2块钱一顶草帽……
每次村民买了她的菜或点心,她都要再送一点,她知道有些老人不能吃太甜的点心,她就多带一些咸口的,有了新口味的点心,她也会分给村民们免费尝。
次数多了,村民们说道:“不尝了,妞,光尝你的东西你就赔了,你也不容易,”福贵说:“没事,赔不了,尝吧,”说完,把点心硬塞到村民手中。
有腿脚不好的老人买东西不方便,她会把东西称好直接送到家里,看到老人在翻麦子,她会主动说:“您坐着别动了,我帮您翻,我年轻,翻的快。”
如果拉的豆腐发苦,她必须让村民尝过再买,这还不算,下次她会给买过苦豆腐的村民再送一大块做为补偿。
有位大叔不忍心,又消费了5块钱的点心。
“妞,你这有醋呗?”“没有,姨,”有人说:“你明明有,为啥不卖嘞?”她说:“附近超 市有的东西我不能卖,那样就是抢人家买卖了。”
她告诉村民们:“想吃啥就说,有钱没钱都让吃,”她还会把村民想要的东西记在本子上,下次来带过来。
村民们都被她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这人说:“妞,你渴不?来家喝点水吧”,那人说:“中午别走了,来家吃饭吧,”有人送她鹅蛋,有人送她红薯。
待她卖完菜回家时,他们会说:“妞,路上慢点,”就像嘱咐自己的孩子。
一位拄着拐杖的奶奶,为了留她吃饭骗她说:“孩子,我做不了饭,你帮我做饭,我来生火。”
做好饭,两人坐在破旧的院子里边聊天边吃,这一幕,让她想起了已过世的奶奶,她不由的落泪了。
2025年6月18号那天,一位大姨留她在家吃饭,还把碗里给她卧了两个鹅蛋。
她总被村民的热情感动:“他们只不过是买了我几块钱的东西而已,却对我这么好。”
这种双向奔赴的爱,让福贵更想为这些留守老人做些什么。
一位奶奶由于膝盖疼痛出不了门,再来时,她给老人带来一对护膝和一大袋点心,奶奶担心她赔钱,只留下护膝,但点心说啥都不要,但她还是偷偷放在了老人门口。
有粉丝提议,让她卖货时带一张北京的背景图,一生去一次北京是老人们一生的执念。
当她把北京的背景图挂好后,从村民抑制不住的兴奋中,她知道做对了。
“要身 份 证不?”“要钱不?”福贵说:“啥都不要,免费照相。”
听了后,有的村民已悄悄回家换上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衣服,有的大姨们已经重新洗了脸,梳了头。
福贵放好椅子,帮爷爷、奶奶、大姨们捋捋头发,整整衣衫,让他们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这张北京背景图合影。
下次来时,她又会把照片装上相框给村民们带来。
一位大爷照完相后激动的说:“中了,俺也算去过北京了。”
一位大妈看着自己和北京背景图的合影,竟抹起了眼泪。
她不知道她在村民们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几天没见她,村民都盼啊,就像盼自己的孩子、孙女一样:“好几天没见你了妞,俺怪想你嘞。”
对于这些山村村民们来说,她拉的不仅是一车货,更是村民们的生活,是远方儿女和老人们的亲情连线。
许多网友在福贵的视 频下留言说:“我看到俺姥姥了,”“我看到俺爷和俺奶了,”“那是俺妈,俺都好久没回去看俺妈了。”
没人买菜的时候,福贵就拍拍村里的天空、田野、小鸟、野花,她的视 频宁静中透着浓浓的农村生活气息,她把农村人的朴实善良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让很多人重温了80年代的农村生活,都是满满的回忆啊!
福贵的视 频触动了很多在外打工儿女柔软的心,他们懂得了亲情的珍贵,懂得了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告白,他们不顾路途遥远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爷奶。
很多人给福贵留言:“福贵,你的视 频可不能断更哦!”
可谁曾想,26岁的福贵曾经也是一枚文艺女青年,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
闲暇时,她喜欢坐在窗前斑驳的书桌前看书,背英语单词,还亲自动手给自己做了一个大书柜,银杏叶落时,她还会捡几枚回来做成标本,表上相框挂在墙上欣赏。
她还在自家院子种上各种花,春暖花开时,采一朵戴在头上臭美,她是如此热爱生活!
福贵通过去村里卖货和拍短视 频,已经在某平台拥有700多万粉丝,她说这都离不开那些村民和粉丝的支持。
更离不开爷爷的陪伴,春夏秋冬,不管她回来多晚,爷爷一如既往的站在村口的路灯下等她。
她那声:“爷爷,俺回来了,”是爷爷最期盼的声音。
“回来了,乖,累不?吃饭了没?”随后爷爷便嗔怪道:“咋又回来这么晚,不是告诉你了,卖完卖不完都要早点回来,咋总不听话呢。”
福贵扶着爷爷说道:“俺知道了爷爷。”
2024年,福贵用做自媒体挣的钱,带82岁爷爷去了他向往的北京和南方旅游,她对爷爷说:“小时候你领着我玩,现在我领着你玩。”
也许,这就是她努力挣钱的意义。
面对苦难的生活,李福贵选择了迎难而上,她的每一条视 频都笑靥如花,乐观向上,她犹如岩 石下的小草,任凭风吹雨打,也毫不退缩,顽强向上生长!
2025年了,福贵依旧在为生活拼搏,希望她能如愿让家人过上“福贵”的生活!
2025年6月18号后,她的故事在网上出现的就少了,希望福贵一家越来越好。
作品声明:为了提高文章可读性,文中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谢谢!
其次,这个故事是从1998年到2025年6月18号之间的事,之后无后续,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