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救人后朱迅获新身份 甘孜文旅宣传大使 ,中国人过端午各有各的仪式感 多彩民俗
央视主持人朱迅在景区救人后,被聘为甘孜文旅宣传推广大使。5月30日,甘孜州文旅局局长刘洪为其颁发了聘书。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和稻城亚丁景区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刘洪表示,所有到甘孜州来的人都是这里的宣传者和传播者,希望朱迅能多宣传甘孜,让圣洁甘孜、大美甘孜走向世界。
朱迅出生于1973年9月,现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成员、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她曾多次担任央视春晚主持,并主持过《正大综艺》《星光大道超级版》等节目。
5月28日,在四川甘孜折多山景区,一名女游客发生高原反应,朱迅恰好路过并上前救助。她拿出自己的氧气瓶帮助游客吸氧,还为她按压穴位。吸氧两三分钟后,该游客的高反症状有所缓解。她特别感谢朱迅,两人还在景区拥抱并合影留念。
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后,网友纷纷为朱迅的义举点赞。当天,刘洪也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转发了这一视频。5月30日,朱迅在微博发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端午将至,粽叶飘香。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符号,更因地域差异衍生出千姿百态的民俗画卷。从南国水乡的龙舟竞渡到北方村落的艾草香囊,每一处习俗都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许。
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龙舟竞渡早已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每年端午,当地会举行盛大的“游江招魂”仪式:百余艘龙舟环绕江面,船头站立祭司高呼“我哥回”,船尾擂鼓震天,将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而在广东佛山,龙舟竞渡前需举行庄重的“起龙”仪式——潜水员潜入河底,将沉睡一年的龙舟唤醒,再由族老为龙头点睛,寓意唤醒龙神庇佑。闽南地区的龙舟则更具实用智慧。渔民在船头放置一对纸扎公鸡,寓意“鸡鸣驱邪”;船尾悬挂菖蒲与艾草,既驱蚊虫又添药香。龙舟竞渡时,桨手们还会齐唱《龙船歌》,其曲调融合了当地渔歌与号子,声浪穿透江雾,成为端午最动人的乐章。
江南的香囊以精巧著称。杭州胡庆余堂等老字号药房,端午前夕会免费派发特制香囊,内装白芷、川芎等十余味中药,外包苏绣锦缎,图案多为“并蒂莲”“娃娃骑鱼”,既驱蚊虫又暗含“连生贵子”的祝福。而在浙江浦江,老人会为孩童缝制虎头鞋,鞋面用彩线绣出虎眼、虎须,鞋底暗藏艾草,寓意“虎虎生威,百病不侵”。北方则更重视“以毒攻毒”。东北地区流行端午清晨将煮熟的鸡蛋在孩童肚皮上滚动,称为“滚灾”;山西当地人用雄黄酒涂抹孩童手足心,甚至在额头画“王”字,借虎威镇邪。这种“硬核”驱邪方式,与南方香囊的温婉形成鲜明对比。
杭州人的端午餐桌堪称“色谱盛宴”。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与雄黄酒(今多以黄酒替代)组成“五黄宴”,暗合五行之说。而温州的“撞蛋”游戏则充满童趣:孩童将煮熟的鸡蛋装入彩线网兜,挂在胸前相互碰撞,碎壳者需将蛋分食,寓意“破灾纳福”。在浙江丽水松阳,端午必吃薄饼。一张面皮裹入粉干、土豆丝、鱿鱼丝等十余种食材,荤素搭配宛如“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图”。衢江人则偏爱“茶食”——将面团剪成花样后油炸,金黄酥脆的茶食既是农忙时的干粮,也是酒席上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