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年子女背井离乡的老漂族 城市化进程中的代际合力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有一个日益庞大但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老漂”。他们为了支持子女的家庭与事业,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银发摆渡人》,这是国内首部以“老漂族”为主题的非虚构学术作品,将目光投向了这群默默付出的老人。
“老漂”指的是那些从外地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帮助照料孙辈、承担家务的老人。他们是无数青年家庭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却在公共讨论中长期失语。当“城市漂泊者”的叙事大多聚焦于年轻人时,《银发摆渡人》将聚光灯转向了“老漂族”这一庞大却鲜被倾听的群体,还原他们的情感世界、家庭矛盾与身份调适。
书中基于对诸多老漂家庭的深度访谈,生动呈现了老漂家庭中的矛盾和关系调适,从家庭社会学视角描述和解释了老漂家庭的育儿生活和家庭关系。通过案例展示了普通人如何扮演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儿媳、女儿热点话题、女婿等角色。探讨了为什么老漂是青年家庭的刚需?老漂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和亲子关系有哪些新特征?中年人如何在“做父母”“做儿女”和“做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由此透视中国家庭的现代转型。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指出,老漂族并非城市化的“苦情者”,而是社会过程的见证者、助推者与中流砥柱。他们以一代人的努力,帮助两代人在城市扎根,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代际合力”机制的关键一环。他特别提到,来自农村的老漂面临更大的文化适应挑战。他们不仅要放弃熟悉的乡土生活,还要在晚年经历“再社会化”,接受子女的文化反哺,其心理震荡与社会位次的转变具有社会学深意。为中年子女背井离乡的老漂族 城市化进程中的代际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