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新增太空烤箱 提升航天员生活品质
2025年,中国空间站将迎来一台专为微重力环境设计的太空烤箱。这台烤箱没有明火,却能让航天员在400公里高空享受烧烤的乐趣。它体积不大,却标志着从生存到生活的跨越。这不是一场厨房革命,而是一次战略跃迁。
新型太空烤箱将支持食物烘烤与再加工,提升航天员在轨饮食质量。这一看似微小的生活改进,实则是航天工程从技术攻坚转向人文关怀的标志性转变。它背后是中国构建长期驻留能力、迈向深空探索的系统性布局。
国际空间站曾在2019年尝试烘焙实验,一块巧克力曲奇在太空中烤了130分钟才成型,是地球时间的六倍。那次实验验证了太空烤箱的可行性,也暴露了热传导失衡和安全风险等问题。中国此次部署,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嵌入在“种—加工—营养”闭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从微波熟化模块到植物栽培装置,再到个性化食谱,每一环节都在为“吃得好”提供支撑。
这台烤箱的意义远超加热本身。过去,航天食品以复热为主,口味单一,长期食用易导致食欲下降和营养失衡。如今,航天员不仅能吃到自种的生菜、番茄,还能将预制食材烘烤出焦香风味。味觉的满足直接关联心理状态的稳定。在密闭、高压、远离地球的环境中,一口熟悉的烟火气可能是对抗“星际乡愁”的最强解药。中国空间站新增太空烤箱 提升航天员生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