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贵金属规模激增,黄金高位震荡下的布局与挑战 业务爆发式增长
自2025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攀升带动商业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多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南京银行贵金属规模达到72.01亿元,较2024年末的0.6亿元增长近120倍。宁波银行三季度末贵金属规模为176.46亿元,较年初增加127.51%;平安银行贵金属规模为172.48亿元,较年初增长36.7%。
这一趋势早在半年度已有体现。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贵金属收入增长37%。金价飙升推动了银行贵金属业务爆发式增长,中小银行正通过这一赛道寻找中间业务收入新增长点。
2025年商业银行贵金属业务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小银行表现突出。南京银行贵金属资产规模达到72.0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近120倍。宁波银行和平安银行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贵金属规模分别达到176.46亿元和172.48亿元。兴业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贵金属交易量超3万亿元热点话题,上海黄金交易所结算量为1641亿元。
南京银行在半年报中称,要创新贵金属自营及代客业务,不断完备业务资质,加快拓展黄金租借业务,稳健发展积存金业务。银行正通过多元策略加速布局贵金属业务。在零售端,积存金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抓手。不少银行发力积存金业务,延长交易时间,优化线上渠道。例如,工商银行将积存金接入支付宝,建设银行将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交易时间延长至每周一至周六凌晨。
在金市领域,银行依托上海黄金交易所做市商资质,拓展黄金租借、险资托管等业务。2025年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为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机遇。在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上线首日,中国银行为首批参与保险机构提供了交易报价、托管、保证金存管银行服务;建设银行分别与首批获得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资质的两家大型保险公司达成交易。中小银行贵金属规模激增,黄金高位震荡下的布局与挑战 业务爆发式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