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将可修复,快速删除不良记录有两大前提
“疫情期间,我的店铺经营不善导致还款困难,期间多次与银行联系协商还款,但我的征信记录上依然出现了逾期信息,并由我个人承担了逾期利息,这应该怎么处理?”
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去年6月接到的一份爆料,该借款人在提供相关资料进行个人征信异议申请后,历经三个月最终消除了征信报告中的个人不良信息记录,但依然承担了所有因逾期产生的利息。
如今,与这位爆料人面临类似困境的借款人,很快会迎来快速修复信用的新政策。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讲话中表示,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潘功胜提到,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这是央行方面首次提出“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此,一位征信专家向记者表示,这一政策是对传统信用体系的修补,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个人征信痛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刺激消费信贷潜力,但也需要金融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AI技术等进行交叉验证,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加强风控能力。
加快修复至少需满足两大条件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发生违约逾期的借款人都能得到这次征信修复的机会。
“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热点话题,一些个人发生了债务逾期,虽然事后全额偿还,但相关信用记录仍持续影响其经济生活。”潘功胜行长在演讲中提到,一次性个人信用救济政策的推出是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对于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个人征信将可修复,快速删除不良记录有两大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