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编制到人无非升即走引关注 招聘政策引发热议
近日,多所高校在人才招聘公告中明确提出无“非升即走”要求,引发广泛关注。一张喀什大学的招聘信息照片在国内高教界广为流传。照片显示,喀什大学的招聘要求包括编制到人、无非升即走、两年副教授待遇、评职称博士成果可认定、配偶工作可解决等。
喀什大学方面确认了“无非升即走”的政策,并表示其他几项招聘政策有更具体的要求。今年9月30日,喀什大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喀大聚才,“职”等你来!2025 年秋季百名博士喀什行》,详细列出了人才引进待遇热点话题。学术骨干和服务期分为3年、5年或8年,享受安家费和生活津贴;优秀博士根据层次不同,服务期也有所不同,享受相应的安家费和生活津贴。此外,高层次人才到校工作满1年后,符合条件者可参评高一级职称评审,优秀博士正式入职后享受两年校内副高职称教师绩效,博士后正式入职后享受两年校内正高职称教师绩效。
喀什大学位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南疆城市群区域中心—喀什市,是中国最西部的大学。学校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喀什师范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15年更名为喀什大学,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10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多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非升即走”制度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旨在打破高校“铁饭碗”,用竞争激活学术生产力。数据显示,很多高校的科研产出在实施该制度后有较大幅度增长。然而,这一制度也带来不少争议。评价标准失衡,晋升标准过度依赖论文数量和项目级别,导致教学和社会服务职能被边缘化。淘汰压力过大,有的高校聘期淘汰率超过90%,还有的中途改变晋升标准,使得教师们难以达标。学术生态扭曲,部分高校对青年科研人员重考核轻培养,催生大量“短平快”研究,甚至滋生数据造假、论文挂名等学术不端行为。
近年来,部分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在高层次引才政策中明确表示,不再实行“非升即走”政策,不进行竞争性淘汰。喀什大学编制到人无非升即走引关注 招聘政策引发热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