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迎来上位窗口 智能座舱推动增长
智能座舱及电子产品正成为智能汽车竞争的新焦点。均胜电子近日获得约50亿元智能座舱与车载屏幕项目定点订单,涉及多家国内外整车客户。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供应链厂商也提到相关业务持续增长。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步普及和动力系统趋于同质化,车企将竞争重点转向车内电子与交互体验,带动产业链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前装搭载率已达74.6%,预计全年将突破80%。政策方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智能座舱列入关键研发方向。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释放出的信号显示,工信部正积极推动智能座舱关键软硬件国产化与车云协同能力建设,并加速舱驾融合、舱泊一体等跨域集成场景的落地。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智能座舱正从炫技阶段迈向体验与生态并重的阶段,成为汽车电子产业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支点。下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能否让大模型落地车内实时算力。尽管行业保持高景气,但增长结构正在重构:高通、瑞萨等国际巨头的汽车芯片业务增速明显放缓,而国产厂商凭借性价比快速占据中低端市场。例如,高通2025财年第三财季汽车业务增速降至21%,较前一年同期的87%明显回落;瑞萨、恩智浦等车规芯片厂商一季度营收下滑超9%。四维图新证券事务部人士称,国产座舱芯片正加速渗透主流价位车型,目前自主品牌车型中超过九成已搭载公司MCU或SoC方案。
随着硬件毛利压缩与舱驾融合加速,系统集成商正在接过利润主导权。德赛西威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达41.5亿元,同比增长55.5%,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券商研报指出,系统集成能力正在成为Tier 1厂商利润结构改善的关键热点话题。德赛西威在上海车展展示了基于高通8775平台的舱驾一体方案样机,一个芯片可同时承担座舱与驾驶功能,相比双芯方案在硬件与线束上均可节省成本。华阳集团也在基于高通8775打造一体化方案,以降低主机厂的成本,让更好的智能座舱体验下沉到十几万级别车型。芯片行业迎来上位窗口 智能座舱推动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