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每周设1天无作业日 减轻学生负担新举措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应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措施包括鼓励学校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此外,还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禁止布置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
在考试管理方面,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并禁止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同时,将继续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并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防范治理。为了缓解学生和家长的升学焦虑,还将有序推进中考改革,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并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此外,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适应环境、调适情绪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免疫力。
为保障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措施建议学校与社区合作开放周边运动场馆,为学生放学后提供体育锻炼场所。关于睡眠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坚决遏制超时学习等违规行为,防止学业过重和无序竞争挤占睡眠时间,并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在培养学生健康用网习惯方面,措施要求规范管理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此外,措施还关注了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关爱,建立了监测预警和干预机制,推进实施全员育心制度,优化校园心理支持环境,培育家庭和谐亲子关系热点话题,并健全部门协同防护机制。鼓励每周设1天无作业日 减轻学生负担新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