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特殊学生群体建档立卡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教育部:对特殊学生群体建档立卡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十条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措施中提到,要全面落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提升学生适应环境、调适情绪、应对压力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免疫力。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行“一生一策”管理,在开学、考试、假期、升学等时间节点,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提供个体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学校还将与家长或监护人保持常态化联系,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家庭关系情况。
为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热点话题,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同时,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继续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缓解学生和家长的升学焦虑。教育部:对特殊学生群体建档立卡 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