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秋天变短不是错觉 季节过渡模糊化
近日,东北网友拍下不少燕子滞留未南飞的现象成为热议话题。这可能与季节过渡模糊化导致候鸟误判有关。过去一个月里,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气温迅速下降,从偏暖转为偏冷。
秋天似乎变得越来越短。中国天气网盘点了常年秋季大数据,发现我国各地的秋天普遍不长,西南地区的秋天相对较长,大约在70至80天之间。贵阳、成都和重庆的秋季长度领先,其中贵阳的秋天长达79天,被誉为“最长情的秋天”。相比之下,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秋天较为短暂,大多在50天左右。在北京,人们甚至调侃说,“脱下夏装直接穿上冬装”,风衣成了最不实用的装束。
通过气象大数据分析,1991年至今,我国多地的秋季都在推迟,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更为明显。郑州、宁波、深圳等地的秋季推迟幅度最大,超过10天;南京、合肥、杭州、南昌、厦门、福州、青岛、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的秋季也比之前晚了5到9天。研究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春季和夏季提前,秋季则推迟。
入秋时间推迟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气温升高必然会影响以平均气温来衡量的气候季节。
秋天不仅来得晚了,长度也在逐步缩短。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很多地方的入秋时间和入冬时间推迟,冬季、春季和秋季的长度均变短,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变化更明显,东部地区变化比西部地区显著。近三十年的气象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我国多地秋季的变化情况与研究结果一致。大城市中,长沙、宁波、杭州、上海、郑州、银川等地的秋季明显缩短,宁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秋季缩短了12天,银川、杭州、长沙也减少了7到9天。原来秋天变短不是错觉 季节过渡模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