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 仅7分钟4名蒙面劫匪盗走8件珍贵珠宝!!
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
【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当地时间10月19日,法国卢浮宫遭伪装成施工人员的劫匪7分钟盗走8件珍贵珠宝。英国退休总警司分析,从这起劫案的细节来看,应该是臭名昭著的粉红豹团伙所为。据图片显示,卢浮宫阿波罗长廊内,碎玻璃散落一地,空展柜似诉10月19日上午9点30分卢浮宫惊险一幕:开馆半小时,4名蒙面劫匪扮施工人员,从塞纳河一侧闯入,经升降吊篮入馆至阿波罗长廊,7分钟内砸柜盗走拿破仑时期珍贵珠宝后骑摩托逃走。内政部长称文物价值“无法估量”。粉红豹是1999年成立的国际犯罪团伙(名源于电影),约200人,专抢高端珠宝钟表,涉案超150起、2.5亿欧元。菲利普斯表示,相较于绘画和手工艺品这类不好出手的目标,根据调查进展与专家分析,这起震惊世界的卢浮宫劫案显现出嫌犯极强的专业性与预谋性。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犯罪团伙长期盘踞在欧洲艺术品黑市,更倾向于选择重量轻、体积小且易于拆解分割的高价值珠宝作为目标——这类赃物既能通过行李箱夹层等隐蔽方式运输,又能在切割后以工艺品零件名义分批走私,极大降低被海关查获的风险。以该团伙过往作案效率推算,这批总价值超过2亿欧元的拿破仑时期珠宝,极有可能已通过地下航运网络分批转运至东欧或中东地区。更令人震惊的是,珠宝鉴定专家指出,嫌犯使用的专业切割工具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一颗30克拉钻石的分解,这意味着整批赃物可能在一小时内就被处理为便于运输的碎片。
这起发生在世界参观人次最高的艺术圣殿的案件,彻底撕开了卢浮宫光鲜外表下的安全裂痕。根据现场监控与目击者证词还原,四名蒙面劫匪于凌晨3时17分展开行动,其中两人身着法国电力公司(EDF)维修工装,佩戴印有Société Générale字样的反光背心,通过货运电梯直达顶层阳台。他们操作专业液压升降平台突破防弹玻璃幕墙,全程未触发任何警报系统。进入展厅后,歹徒使用配备钻石磨头的角磨机,仅用38秒便击碎三层防弹玻璃展柜,精准劫走包括拿破仑加冕冠复制品上的摄政王钻石(原石重140.64克拉)在内的8件文物级珠宝。整个作案过程仅持续9分14秒,等安保人员闻讯赶到时,劫匪已通过消防通道撤离至塞纳河畔,乘坐预先停靠的快艇消失在夜色中。
案件发生时,卢浮宫的警报系统据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但安保人员是否听到了警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位当时在馆内的中国旅法学者透露,案发当天上午9点开馆后,“安保并没有完全就位,很多人迟到”。
国际刑警组织的资料显示,该集团成员约有200人,多数为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过去十多年里,他们共涉嫌实施了150多次抢劫,涉案总金额高达2.5亿欧元。“粉红豹”的作案特征鲜明——训练有素,作案时间短,通常不超三分钟,且不实行极端暴力。
“粉红豹”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精密的作案手法。比利时侦探诺特·雷达姆分析,他们的大多数案件作案模式如出一辙。第一个走进珠宝店的人通常衣着得体,假扮顾客,但手上有枪,负责威胁店员、保安和其他顾客不要乱动。其他同伙则带着铁锤、鹤嘴锄等工具上场,快速敲碎珠宝展柜,将珠宝名表塞进背包。得手后,他们乘坐偷来的汽车逃离。“一定是旧车,开了10年的旧车,”诺特·雷达姆说,“因为旧车更不显眼,也易于处理,最简单的就是抛弃了事。”
“粉红豹”的成员背景复杂而专业。据一名叫德洛丹的骨干头目记述,他于1975年生于贝尔格莱德,曾服役于塞尔维亚皇家最高军事司令部特种作战部队——“猎鹰”。2001年4月,德洛丹首次参与“粉红豹”行动,抢劫法国西南部城市比亚里茨的一家珠宝店。在行动前,团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准备——一名女同伙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去“踩点”,带回来珠宝店的平面图和分区图,“数据精确到了厘米”。然后团队成员一遍遍演练:闯进门、拔枪怒喝、砸破玻璃抢珠宝、逃离……有人专门测时间,有人专门找纰漏。线分钟还要短得多。
面对“粉红豹”多年来的猖獗作案,国际刑警组织于2007年秋天专门组建了“粉红豹”工作组。来自伦敦、巴黎、布鲁塞尔、日内瓦和东京的警方通过该组织展开合作,交换信息。然而,摧毁这一犯罪网络困难重重。“粉红豹”的组织结构灵活且隐蔽。一名前成员透露,组织的确存在,但并不正式。许多人都是通过朋友推荐来完成任务,并不是所有人彼此之间都认识。有一个核心领导层决定如何完成任务,以及谁来支付成本。成员们经常返回黑山或塞尔维亚,然后等电话通知下一次行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成员的被捕往往是内部人告发的,“这样是为了调整队伍,或让警方的激烈情绪得到适当的释放”。
对于此次震惊世界的卢浮宫劫案中失窃的9件拿破仑时期珠宝,巴黎德鲁奥拍卖行总裁亚历山大·吉凯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些承载着法国历史记忆的珍宝几乎无法通过非法渠道变现。这位资深艺术品鉴定专家将此次盗窃事件与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进行类比:当年的窃贼文森佐·佩鲁贾显然低估了达芬奇名作的全球知名度,他天真地以为能将这幅无价之宝藏在佛罗伦萨公寓的床板下等待时机出手,结果却在两年后束手就擒。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劫匪在仓皇逃离过程中不慎遗落了一顶极具历史价值的欧仁妮王后后冠。这顶镶嵌着412颗钻石和珍珠的银质冠冕,最初由拿破仑三世为妻子欧仁妮王后定制,1855年首次亮相巴黎世博会时即引发轰动。1988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这顶见证法兰西第二帝国兴衰的王冠以13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创下当时珠宝拍卖纪录,随后由匿名藏家捐赠回卢浮宫永久陈列。
这些被盗物品早已超越物质价值范畴,吉凯洛凝视着展柜中剩余展品的目光充满忧虑,它们是法兰西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每一件都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基因。他特别指出,被盗的9件珠宝中包含拿破仑加冕时佩戴的祖母绿胸针、约瑟芬皇后订婚戒指复刻品等文物级展品,其文化价值远非保险估值所能衡量。
基于三十余年艺术品交易经验,吉凯洛分析认为这批赃物几乎不存在合法流通可能:它们的全球认知度太高,任何正规拍卖行或私人藏家都不敢冒险接手。他预测盗贼可能陷入与1911年《蒙娜丽莎》窃案相同的困境——当年佩鲁贾试图将画作卖给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时,工作人员仅凭画作背面特有的卢浮宫编号就识破了骗局。
回溯艺术史上的著名盗窃案,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失窃后,整个欧洲艺术界为之震动。直到两年后,窃贼在试图联系法国驻意大利领事时被当场抓获,这幅旷世名作才重返卢浮宫。如今,随着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的发布和全球艺术机构的联动追踪,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正屏息等待,期盼这9件承载着法兰西荣耀的珠宝能像百年前的《蒙娜丽莎》一样,早日重现卢浮宫阿波罗长廊的璀璨光芒。
以上就是【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有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震惊!卢浮宫劫案可能是“粉红豹”所为 仅7分钟4名蒙面劫匪盗走8件珍贵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