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村小校长:“只有4个学生也得正常运转” 坚守与无奈
尴尬的村小校长:“只有4个学生也得正常运转” 坚守与无奈!2025年6月5日,重庆市梁平区福禄镇中心小学紫龙教学点,六年级学生陶涛正坐在教室里。这所学校只有四个孩子,分散在三个年级,一年级和六年级是“一对一”的课堂。课程表成了“私人定制”,老师与学生并肩而坐。
适龄孩子越来越少,转学也在分流生源。随着政策放宽,进城务工的家长自然会把孩子带走。周新成调研发现,沿海地区十多年前已基本完成撤点并校,有资金支持的西部相对稳定,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中部。
四个学生,五个老师。2025年9月开学后,中部省份一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徐雯表示,这是建校以来最少的一年。在她任教的这些年里,学生人数从几百降到个位数,年年减少。周边乡镇这样的“微型学校”不止一所。新建的校舍和齐全的设备与学生人数形成鲜明对比。教学楼刷着白墙,走廊铺着瓷砖,操场是塑胶跑道,每个教室都有电子黑板、投影仪和电脑插口。等到一切都焕然一新时,学生却越来越少了。
以周新成挂职的县城为例,2025年全县30人以下的村小有80所,50人以下的有129所。教育硬件的刷新速度赶不上学生们离开的速度。留下的多是由老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和老师。他们在崭新的教学楼里,静静见证着一所所村小的消失。
徐雯既是校长,也是语文和英语老师。早晨,她先给唯一的六年级学生上早读,盯着孩子开口读书,再翻看前一天留的作业,逐题批改;接着继续上六年级的语文新课;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英语,四十分钟的课程,她讲三十分钟,最后十分钟让学生练习。课间,她和同事匆忙进厨房,洗菜切菜,准备午饭。中午,老师和学生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饭后,她还要处理一些行政事务,顺带和学生们闲聊。尴尬的村小校长:“只有4个学生也得正常运转” 坚守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