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这样安排“情绪假期” 为热爱买单,为生活充电
上海大一学生灵灵终于拆完了书桌前堆积的谷子快递盒,这是她的“假期专属犒劳”。在她眼中,买谷最开心的时刻不是拆快递的时候,而是下单付款的瞬间。“因为这个谷子马上就要属于我了!”
每逢节假日,很多年轻人像灵灵一样通过各种方式犒劳自己。他们为自己精心安排一场“情绪假期”,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为生活充电,也为自我充电。
琼声是另一位大二学生,她认为谷子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份心情、一段体验热点话题、一种与喜爱事物紧密相连的感觉。平时学习生活忙碌,假期里她会把收藏的谷子拿出来摸一摸,仿佛喜爱的角色就在身边陪伴。“看到‘我推’那张帅脸,就觉得一切都很美好。”她口中的“谷子”是指二次元周边,包括徽章、钥匙扣、亚克力板等。“我推”则是指个人所支持的对象。
许多像琼声这样的年轻人通过买盲盒、收藏徽章、看演唱会等方式放松心情、调节自我。25岁的珊瑚去南京旅行时特意带了几枚徽章,“就像把二次元的人物带进了现实”。
灵灵已有上百个动漫徽章,每月在谷子上平均花费1500元。对她来说,这不算多:“把谷子摆出来拍照发社交平台,看到很多人回复,我就特别开心。”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朱雪瑶则通过兼职满足消费需求,在她看来,谷子是“被点亮的生活延伸空间”。从盲盒到演唱会,从剧本杀到主题集市,年轻人借这些消费获得情感陪伴与心理满足,为审美、工艺和“一眼心动”买单。
年轻人的情绪消费不仅限于个人购买,线下体验与线上分享共同构成了他们的“情绪假期”。假期前,张子玥早早做好攻略约上朋友,准备刷几个剧本杀。她说,剧本杀是阅读一个故事,让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和朋友一起体验现实之外的生活可能。年轻人这样安排“情绪假期” 为热爱买单,为生活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