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的“攀树课”一课难求:能选上课都像中大奖!
这所高校的“攀树课”一课难求。
爬树还能修学分!
在厦门大学有一门网红攀树课,一课难求!
据授课老师郑达雄介绍,由于课堂人数限制(每节课16人),很多同学大学四年都没能抢到一次上课的机会。
“能选上课都像中大奖!”
01
为什么厦门大学会开设攀树课?
2011年,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朱崇实在国外考察时注意到,攀树课是许多国外高校广受欢迎的热门课程。回国后,他立即推动学校研究引入这门课程。
研究户外冒险教育的郑达雄老师与校方一拍即合。不过,要开设攀树课,首先得自己掌握这门技能。
从篮球教练转型为攀树教师的过程中,郑达雄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恐高”——哪怕只是攀爬校园里约15米高的芒果树和柠檬树。
他回忆道:“到达15米高度时,人就会明显感到心慌、冒汗、手脚无力。”挂在树上时,他不断与自己对话:“先找到害怕的原因,再回想动作要领、检查装备,用实际情况一步步拆解顾虑。”
在完成攀树师的专业训练后,郑达雄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国际树木学会(ISA)认证的职业攀树师,也是厦门大学最早的攀树课教师之一。
2012年,厦门大学正式将攀树课纳入体育课程。这一创新举措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让攀树课成功“火出了圈”。
“抓着绳索,精神紧绷,浑身都在用力,真的很害怕!”
“攀树的过程很刺激,尤其到了高处,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声……”
“通过攀树这项运动,幸运地看到独特视角的校园风景!”
课后,学生们激动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爬树体验。
攀树课不仅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促进团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郑达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门课程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
“我并未将它视为单纯的体育课,因为这项运动与自然连接,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从攀树中学会爱树,树立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这正是厦门大学开设攀树课的深层意义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攀树课被列为厦门大学生态科学学院的必修课。该学院生物专业的学生,因时常会去野外实习,进行标本采样等活动,攀树这项技能有效推动了学院在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而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所高校的“攀树课”一课难求:能选上课都像中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