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规范教辅材料进校园的政策善意 尊重个体差异
9月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2025年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的解答,明确表示不存在不允许学生个人自带学习材料进校园的问题。学生如学有余力,可根据自己需求携带自购的学习材料到校。
近期,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的通知》,旨在推进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的规范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通知发布后引发了广泛讨论。
作为父母,孩子在学校读书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教辅材料。多年来,教辅材料在中小学中的泛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多的教辅材料不仅挤压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影响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厌学情绪。家长们出于担心孩子落后的心理,盲目购买教辅材料,形成攀比风气,推高了教育成本,扭曲了教育本质。此外,教辅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内容与课程标准脱节,甚至存在错误,容易误导学生。教师如果过度依赖教辅,可能削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辅市场长期无序竞争,易引发商业机构与老师乃至学校之间的违规合作,破坏教育公平,滋生不法利益链条。
在“双减”背景下,规范教辅进校园势在必行。这次广东省教育厅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一科一辅”“凡进必审”的规定,并建立科学分类、严格规范、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上述问题。小学阶段,教辅材料由教育部门免费提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习辅助资源。同时,严禁学校和教师向小学生推荐、统一征订和代购任何教辅材料,有效遏制可能出现的利益输送现象。初中阶段,通过印发教辅材料评议目录并限定价格,在保障教辅质量的同时减轻家长经济压力。高中阶段,则由高中学校自主选择适合本校情况的教辅材料,严格落实“凡进必审”,并建立一系列审核选用制度,以确保教辅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读懂规范教辅材料进校园的政策善意 尊重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