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成“王”了吗 业绩爆发引关注
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寒武纪于2025年上半年迎来了业绩拐点。据其8月26日晚间发布的报告,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倍;归母净利润达到10.38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长期以来,寒武纪因“高研发热点话题、高投入、长期亏损”而受到质疑,此次业绩转正标志着公司从研发投入向商业落地的关键跨越。不过,收入骤增背后的可持续性仍需市场检验。半年报中,寒武纪也提醒投资者理性看待股价波动,指出近期股价上涨背后存在不实传言。8月20日,寒武纪股价突破1000元大关,25日最高冲至1391元,27日盘中更是一度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最高的个股。
财务数据显示,寒武纪在2025年上半年不仅实现了盈利,现金流也显著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31亿元有明显好转。寒武纪表示,这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增长以及公司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这些合作促进了应用落地和市场规模的扩展。
尽管如此,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690.92%降至15.85%,显示出随着营收大幅增长,研发投入占比有所下降。此外,公司正在积极谋划新的资金补充,已向交易所提交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的申请,拟募集不超过39.8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和软件平台项目。
然而,这种爆发式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寒武纪存货余额达到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64%,占总资产比例超过三成。存货压力加大,对后续销售转化提出了考验。同时,合同负债达5.43亿元,相比上年末的88.62万元大幅增加600多倍。
寒武纪也在半年报中提示了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包括综合毛利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以及供应链稳定性的风险。由于采用Fabless模式,公司依赖外部代工,加之被列入“实体清单”,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博弈复杂化对公司构成了挑战。关于近期股价波动,寒武纪提醒投资者注意网上传播的误导信息,理性对待股价波动。寒武纪成“王”了吗 业绩爆发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