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将财产留“干儿子”,法院判决遗嘱无效 欺诈行为导致无效
九旬老太将财产留“干儿子”,法院判决遗嘱无效 欺诈行为导致无效!上海九旬老人王老太于2023年11月2日立遗嘱,将财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干儿子”老刘。然而,长宁法院在8月23日判定该遗嘱无效,并要求老刘返还20余万元存款。
案件涉及的主要人物包括王老太、自称“干儿子”的老刘、王老太的孙子小林以及其他子女。争议的遗嘱是在两名律师见证下订立的,称主要财产遵义路房产由“大儿子老刘”继承。老刘声称自己因照顾王老太治病而被认作“干儿子”,并称王老太与子女关系不睦,子女未尽赡养义务。但家属小林表示,奶奶原由父亲大林照料,后送养老院但仍定期探望。2019年底,老刘以“去山东探亲”为由将王老太接走后失联。实际上,王老太曾在2014年立下公证遗嘱,将房产留给孙子小林。
法院调查发现,老刘编造身份(如谎称是国际维和部队人员),人为阻断王老太与家人联系,延迟救治王老太,并擅自处理存款及骨灰。法院认为,尽管遗嘱形式合法,但立遗嘱动机受欺诈,非王老太真实意思表示。最终判决遗嘱无效,老刘需返还20余万元存款,房产按2014年公证遗嘱由小林继承,其余存款由在世子女及小林法定继承。法院还建议向养老院和律所发出司法建议,加强老人离院管理和遗嘱见证审核。
此案提醒老年人在处置重要财产决定前应多与子女、亲属沟通,勿轻信陌生人。子女家属要常关心老人,特别是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应经常联系、定期探望,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交往人员。相关机构也应完善老人外出、离院的流程,防止老人被诱骗;律师事务所在进行遗嘱见证时,应仔细核实当事人之间的亲属关系,对异常情况保持警惕。九旬老太将财产留“干儿子”,法院判决遗嘱无效 欺诈行为导致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