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去泡面化 引发公众热议与质疑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广州东站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引发热议。8月14日,在广州东站候车厅内,商店已停售泡面,取而代之的是捞面、拌面货架。多家便利店店员表示,泡面已经按要求全部下架。
记者尝试携带自带的泡面,向站内便利店工作人员请求借用开水冲泡,但被委婉拒绝。对此,广州东站回应称,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规定,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这一举措被解读为是此前“高铁建议不要使用方便面”的后续。2025年7月,有网友发现12306官网提醒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引发强烈争议。当时12306回应称这只是提醒,并未禁止旅客食用泡面。
然而,广州东站迅速下架泡面的行为引发了公众猜测,有人认为这是有步骤地逐步限制泡面使用的开始。这种推测并非毫无根据,因为高铁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泡面气味太大,且存在烫伤的安全隐患。但捞面、拌面同样有气味,也需要热水冲泡,为何它们能成为替代品?此外,车站不售卖泡面,但乘客可以自己带,这似乎只是给乘客增加了麻烦。
高铁供应的盒饭和其他热餐食同样有气味,对气味的敏感度因人而异,为何只对泡面进行“一刀切”?许多人在火车站便利店买泡面是为了在候车时果腹,突然停售泡面且不提供热水,无疑减少了这部分旅客一个既经济又便利的选择,这也忽视了旅客权益和体验,违背了铁路服务的初衷。
实际上,公众关心高铁上能否吃泡面,并不是因为特别喜爱泡面,而是因为它是最便宜和方便的选择。高铁上的盒饭价格通常较高,而泡面的价格只有5到10元,符合大众口味,自然成了学生、务工人员、工薪阶层的“旅途刚需”。如果高铁餐饮能够做到既便宜又方便,大家或许就不会那么执着于泡面了。
高铁服务若真为了车厢环境和旅客体验考虑,不如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餐饮企业参与高铁供餐,降低盒饭价格,加大平价盒饭的供应力度,满足旅客的基本饮食需求。只有在提供合理价格餐饮选择的前提下,再来建议旅客不要吃泡面,或许大家会更愿意接受。
提升服务品质不能只盯着“禁止”,更要落在“供给”上。多些对不同群体需求的体察,让旅途选择更温暖包容,才能让高铁不仅风驰电掣,更让人觉得舒服贴心。高铁去泡面化 引发公众热议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