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10岁存养老钱的专家别建议了 脱离实际贩卖焦虑
建议10岁存养老钱的专家别建议了 脱离实际贩卖焦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阎志鹏关于养老规划的建议近日引发热议。他提出,从10岁开始每年存1万元,到65岁时账户可达344万元。这一建议一经提出便引起网友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10岁的孩子如何能稳定年入1万元?如果由父母代存,那么父母的养老钱又在哪里?更不用说“年化8%”的假设,在当前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低于3%的情况下,这个数字显得极不现实。
普通家庭每月需应对房贷、车贷和兴趣班等开销,已经感到压力巨大,“每年闲钱一万”的设想对多数人来说并不切实际。理财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但重点在于培养意识而非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十岁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与探索,理财教育可以有,但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例如,鼓励孩子将压岁钱、零花钱分成“储蓄罐”、“梦想罐”和“分享罐”,或者通过跳蚤市场卖旧书、帮邻居取快递赚跑腿费来体验劳动换取金钱的过程,比空谈复利公式更有意义。
理财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量入为出、珍视积累的习惯,而不是被专家给出的金钱数字所误导。类似的惊人建议并非个例,此前某知名经济学家曾建议低收入群体通过出租闲置房屋或用私家车跑滴滴增加收入,这种建议也被批评为脱离实际。当“专家建议”屡屡刷新大众认知下限时,我们不得不质疑:这些专家是否真正走进过普通百姓的生活进行调研?
阎教授的算法看似科学,但实际上却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实际,甚至引发了不必要的焦虑。养老议题需要严谨的数据支持,更需要考虑国情和民众的实际需求。专家们应该放下PPT,深入基层,了解普通家庭的财务状况,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严谨调研、贴近民生才是学者最该做的事情。建议10岁存养老钱的专家别建议了 脱离实际贩卖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