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了,中国农民重新学习种地 适应新挑战
气候变了,中国农民重新学习种地 适应新挑战!2025年7月29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气温达到37℃,当地农民张全整夜未眠,忙着给自家二三十亩的庄稼地浇水。每块地大概两三亩,浇完一块地就得挪动水管再浇下一块。第二天早上八点,他趁浇水的间隙匆匆回家吃了几口饭,又立刻返回田里继续忙碌。
根据河南气象局监测数据,河南大部地区高温闷热天气持续至8月5日,而在此前的35天里,仅出现三天下小雨的天气。驻马店是本次河南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多支流河道只剩下薄薄一层水,部分河床已裸露在外,水井也近乎干枯。渴了数月的玉米无法依靠自己的根系获得水分,正逐渐萎靡。
张全算了一笔账:一天一夜连续浇水,仅油费就需要花100多元,加上化肥、种子等前期投入,这二三十亩地一季的浇水成本预计有七八千元。对靠田吃饭的他来说,压力又重了几分。如果不浇水,玉米棒子就结得小且缺粒严重,这样的玉米很难卖出去。
今年夏季,河南、陕西、甘肃以及苏皖北部、山东等地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天气,旱情严峻。与此同时,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却降水偏多,甚至引发洪涝。异常的天气让农民面临一系列挑战:河南周口、驻马店持续干旱,农民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灌溉;陕西宝鸡眉县的猕猴桃受倒春寒、干热风及高温影响,坐果率下降,灌溉次数被迫增加;大连露天樱桃因昼夜温差减小,糖分积累不足;宁夏中宁县的枸杞因沙尘天气,干物质积累不够;去年华东部分地区冬小麦播种后,因越冬期温度偏高提前返青抽穗,却多为空穗。气候变了,中国农民重新学习种地 适应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