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转型SUV后陷入销量困境 用户吐槽:车越做越大,“小车灵魂”流失
smart转型SUV后,尺寸与定价膨胀,导致原有用户流失,叠加竞品挤压和价格策略摇摆,2025年6月市场份额降至0.3%,销量困境凸显smart品牌定位的矛盾。
陷入销量困境
提到“精品小车”,总是很难绕开smart。
1994年,奔驰与Swatch集团合资成立了奔驰微型汽车公司。四年后,smart品牌应运而生。
燃油车时代,借助奔驰的品牌力,smart在其主打的A00级微型车市场中走出了独特的新奢路线,被称为“最小号豪车”。其首款车型smart citycoupe(后称fortwo)正式量产上市。随后的20年间,smart fortwo因其独特的超微型车身和空间利用率极高的车内环境,风靡全球,成为许多人的时代记忆。
然而,当转入电动化以后,纯电的smart似乎很难打动消费者了。
2024年smart全球累计销量为12.97万辆,同比增长7%。其中,smart在中国销量为33427辆,同比下滑19.37%,未能完成5万辆年销量目标。
为了挽回销量,smart在2024年4月降价后,于2025年再次启动“限时一口价”政策,精灵#1和精灵#3的售价分别下调至14.99万和16.49万起,精灵#5一口价最低22.29万元起。同时选配限时全免,但这些促销政策并未对销量产生明显的提升。
据相关报道,最新数据显示,smart6月单月销量为3993辆,被比亚迪、吉利等品牌挤压。
紧凑型车市场竞争最激烈
smart所处的紧凑型车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是在新能源SUV领域,面临来自自主品牌热点话题、合资品牌及新势力的多重挤压。
2025年上半年,紧凑型新能源SUV市场前10名中自主品牌占据8席,比亚迪元PLUS、小鹏G6、零跑B10等车型销量均突破万辆。smart转型SUV后陷入销量困境 用户吐槽:车越做越大,“小车灵魂”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