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部分碑刻原件裸展吗 文物安全与游客体验如何平衡(经纪公司回应赵露思
今年5月,改扩建后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重新开放,《开成石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珍贵石刻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游客们既高兴又能近距离欣赏这些文物,但也担心部分裸展的碑刻可能会因触摸而受损。如何在文物安全与游客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了一个问题。
文物不可再生也不可替代,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保护文物是首要任务,不容半点疏忽。作为收藏单位,博物馆必须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文物能够长久地传播历史文化。
细心的游客发现,西安碑林的石刻大多没有加装玻璃罩,而一些纸质文物则被精心保护。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这是基于文物材质和保存需求的科学考量。纸质文物对光线、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环境非常敏感,需要玻璃罩提供稳定的微环境。而部分石质文物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敏感度较低,加上博物馆的隔震装置和恒温恒湿系统,馆内环境符合其保存条件。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来到博物馆。博物馆有责任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文物,让参观者近距离观赏文物,感受其魅力。然而,亲近文物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触摸。参观者应带着敬畏之心,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只有多一分敬畏,才能真正领略文物之美,让其价值得以传承。
文物安全与游客体验的矛盾在文博领域普遍存在。例如,长城曾遭遇“到此一游”的刻痕和砖块被带走的情况,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规范,这种现象已大大减少。如今,游客知道用照片留念并爱护长城的一砖一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在这个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构建动态平衡的智慧。博物馆可以通过合理的参观路线规划和引导,让游客自觉遵守保护规定;采用智能监控技术,在不影响观赏的前提下实时保护文物;通过数字技术将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同时减少对实物的损害。
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参观者要心怀敬畏,自觉爱护文物;保藏单位要不断创新保护手段,平衡好保护和参观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物永远闪耀光芒,让后代也能领略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8月2日下午,赵露思在微博中@了她的经纪公司——天津银河酷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由于未得到回应,当晚她再次发表长文控诉银河酷娱。
赵露思提到,在她治疗期间,银河酷娱曾承诺为她被迫取消的代言负责,但最后却直接从她工作室的账户中划走了205万元;尽管多次沟通,对方仍不愿归还工作室运营权,并且团队人员缺失严重;此外,等待八个月仍未解决剧组解散相关问题,最终由艺人进行赔偿,并以可能遭“封杀”为警示;解约协商无果后,她表示接下来将交由警方处理。
在这篇长文中,赵露思也提到了与经纪公司的合约问题。早在7月8日,就有网友发现她在某社交平台主页上不再显示银河酷娱MCN,这一举动引发了外界对她是否解约的猜测。当时有消息称,双方并未解约,合约有效期至2030年。
赵露思在8月2日的长文下还附上了两张测评报告,报告显示她患有重度焦虑症状和重度抑郁症状。事实上,在2025年的第一天,赵露思便发文表示自己患有抑郁症,体重一度降至36。9公斤。1月25日,她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患病以来的健康状况,表示这次生病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并感谢家人和粉丝的陪伴。
截至发稿时,银河酷娱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其最新一条微博发布于7月20日,内容是为赵露思首次拍摄某杂志封面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