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一场关于体育的民族志 地方精神的再激活 ,永辉超市定增40亿补血 加速
在“村超”热潮席卷全国之后,“苏超”迅速成为地方舆论场和社交媒体上的新热点。这项民间自发组织的足球赛事,不仅延续了“村超”所形成的草根参与氛围,也在更具城市气质的语境中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竞争性、节庆性和媒体传播力。它的出现意味着体育在当代中国的地方实践中,已不再只是国家治理和体育部门规划的结果,而是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文化行动,通过民众的自发组织、情感投入与媒体共构,使地方身份在“规则化的比赛”中得以再现与放大。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苏超”不仅是一场关于足球的联赛,更是一场关乎社会组织、文化表达与共同体构想的日常剧场。
2025年7月22日,江苏户外大屏“热梗”滚动为“苏超”助威。“苏超”作为一种新型地方体育表达,其制度框架本质上是在国家宏观体育逻辑之外生长起来的民间制度实践。这种实践脱胎于传统乡土社会中的节日竞技传统,却又与现代足球运动的全球通用规则接轨,形成一种具有地方感的“混合秩序”。每一场比赛,不仅是一座城市对另一座城市的挑战,更是一种象征性对抗,在非暴力的体育规则框架中,投射出地方之间在文化、历史、人口、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绪竞争。
“宿迁人不打不吵,能进能守”、“淮安向来稳中带狠”、“盐城拿捏全场节奏”……这些看似玩笑式的“城市人格”描述,在“苏超”评论区广泛流传。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一种典型的人类学意义上的“象征秩序”。各城市通过足球比赛展开“有规则的竞争”,这不仅是一场身体技术的比拼,更是一场身份表达和地方想象的“合法对抗”。这种竞争通过“可控斗争”的形式得以显现,延续了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所指出的“文明化过程”中的象征暴力表达路径。足球成为调节地方之间张力的合法工具,人们在比赛中释放情绪和表达忠诚,而无需诉诸现实冲突,从而实现地方荣誉的象征交换与集体认同的重塑。城市之间的荣誉之争被安全地嵌入比赛规则之中,观众则在为“本地队”呐喊中强化“我们是某某城市人”的情感归属。
永辉超市日前启动定增计划,拟募资近40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对旗下298家门店的调改项目,以加速在明年完成所有门店的调改工作。受战略转型和门店调改的影响,公司业绩承压。继连续四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后,今年上半年预计再亏2。4亿元。随着门店调改的持续深入,永辉超市短期内仍将面临业绩和市场的双重考验。
为了早日像胖东来一样做生意,永辉超市日前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约39。92亿元,用于门店调改、物流仓储升级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或还贷等三大项目。其中,80%的募资将用于对旗下298家门店进行“胖改”调改升级。自去年开始,永辉借鉴胖东来超市模式,对旗下门店进行调整。到该年度末,调改完成31家,这些被调改门店营业收入和客流均实现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门店调改持续推进。据东吴证券研报,今年初到7月底,永辉已开业门店517家,其中调改门店达到146家。对298家门店的调改,公司将倾注大量资金,项目总投资达55。97亿元。为了配合门店调改,公司还将投入3。09亿元用于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引进自动分拣线、AGV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并配置数字化、智能化物流仓储配送系统,实现库存动态变化、商品追踪等可视化管控。
目前,公司正处于业务发展的关键阶段,对资金有较高需求。本次募资中,4。70亿元用于补流,可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截至今年3月,其负债总额为349。0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8。73%。
永辉超市自去年开始战略转型,期望通过门店调改改善商品结构和服务,推动公司重新走上正轨。然而,业绩依然承受较大压力。2024年是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的第四年,相比上年度,经营状况未有明显改观,归母净利润亏损规模扩大至14。65亿元。原因在于国内零售行业的竞争态势严峻、消费市场疲软,加之战略转型的深入,公司在业绩泥潭中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