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买成800元扔掉花了500元 断舍离也奢侈 ,女子错转陌生人两万法院判了 正
家住上海的李女士最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次处理二手家具的经历,她感叹道:“扔个旧沙发要花500元,现在‘断舍离’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李女士的房子外租后,租户反映沙发坏了需要更换。买新沙发很简单,但扔旧沙发却成了难题。在上海,处理大件垃圾需要请专门的代扔公司来处理,费用不菲。李女士在网上搜索发现,代扔服务起步价280元,她的步梯五楼L形沙发3。5米长,带贵妃榻,预估至少需500元。由于运费太高,她向小区物业求助,物业建议将沙发放在楼下垃圾桶旁,自然有人捡走,但让租客自己扛这么大的沙发从五楼下去也是个问题。最终,李女士找到一个废品回收商家,不仅没卖出去,还付给对方50元才处理掉沙发。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黄女士身上。她家房子翻新时,需要处理床垫、床架和木板。对比各种渠道后,最终还是花了500元。黄女士表示,当初床垫买成800元,用了快十年,想不到处理床垫的费用快赶上买一个新床垫的钱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吐槽:废旧家具在手上就像“定时炸弹”,不但损失了残值,还要倒贴清运费。一位从事二手家具市场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近年来,二手家具市场回收商普遍“挑货”,对成色、款式、结构要求极高,很多旧家具因“卖相不好”或搬运成本高被拒收。这导致居民无法通过“卖旧”变现,只能考虑“付费清运”。
7月29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胜诉的民事判决书,讲述了她一年前在支付宝平台误转两万元给陌生人的案件最新进展。
当事人表示,2024年7月,她计划归还朋友李女士的两万元,委托妹夫周先生进行转账。周先生通过输入李女士姓名拼音查找账号,并核验了姓名后成功转账。然而同年12月,李女士告知当事人并未收到还款。经核查发现,当时的收款方与李女士同名同姓,其支付宝账号仅比李女士少了后缀“919”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因账号隐私保护被隐藏,导致周先生误以为收款方即为李女士。
意识到转错账号后,当事人立即联系了支付宝客服。支付宝平台多次联系收款方李先生,希望协调追回款项,但李先生拒绝还款且消极沟通。2025年1月,当事人与其妹夫周先生向法院申请立案。6月开庭时,被告李先生删除了收款记录,并在庭上否认收到款项。
7月28日,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认为李先生无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原告方可以要求返还并判处李先生十日内归还两万元及相应利息损失。当事人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应追回款项,若十日内未归还,将申请强制执行。她提醒大家转账时一定要仔细核对对方信息,最好使用电话号码查找用户。此次维权花费两千多元,但她感到正义虽迟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