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户在银行存35万 取款时被清零了!法院回应 ,媒体评考生误报厦大马来西亚分校
储户在银行存35万取款时被清零了。此前,江苏的康某在银行存款35万元用于儿子结婚,然而取款时,竟发现账户余额为0。原来,康某在曾为赵某向银行的借款20万元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因赵某到期未能偿还借款,银行将赵某、康某诉至法院,经生效判决并执行,但未能执行到位。后银行发现作为赵某连带保证人的康某在该银行存入35万元,于是擅自扣划了其存款,用于偿还担保债务。康某认为银行擅自扣划违法,且超额扣划其存款,于是告至法院,要求银行退还超额扣划部分款项9万余元,并赔偿35万元定期到期应得利息。法院审理认为,银行越过司法执行程序擅自扣划康某存款,其行为违法。经核算,法院判决银行退还康某超额扣划部分款项9万余元,并赔偿其到期应得利息3000多元。
近日,有贵州考生在社交平台反映称,因贵州省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导致自己误填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并且被录取。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回应表示,“填报志愿时就要小心,厦大马来西亚分校这个学校还是挺好的,就是学费有一点儿高。”此事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关心,志愿填报系统该承担什么责任。
事实上,考生和家长对大学、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如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因此招生考试院在设计志愿填报系统时应尽量站在学生角度,对所有影响考生报考选择的信息都应尽量清晰化,特别是对大学不同校区(分校)做明确标注、区分。志愿填报系统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给考生填报志愿带来困扰。
当前,当地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将主要责任推给学生“不小心”,回避了志愿填报系统存在标注不清晰、提示不到位的问题,这并非负责态度,有“甩锅”之嫌。虽然从录取流程、规则出发,录取结果发生更改的可能性较小,但招生考试院有必要向这些考生致歉,并承诺完善志愿填报系统,避免来年出现类似问题。
学生填报志愿时确实应该看清楚再填,误填报志愿的考生也承认自己有责任。但如果志愿填报系统对院校和专业的标注、区分不清晰,也有相应的责任。如果仅以招生代码为区分,不仅考生难以分辨,连一些高校教师也可能搞不清楚。另外,由于院校、专业较多,考生填报志愿时要选择数十个院校及专业,如果系统标注不清楚,很容易误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