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为何这么热 副高偏早偏强引发极端高温及外卖商战别只盯着免费奶茶了 产业链承压
入夏以来,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一场又一场大范围高温无缝衔接。京津冀地区干热炙烤,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高达70℃;华南一带闷热似蒸笼,多地体感温度冲上40℃。网友们纷纷吐槽“热到烫脚”“40℃的天,我要熟了”。
不少人感慨,这些年似乎热得早、热得长,还热得越来越极端。中国天气网统计气象大数据发现,我国多地高温季确实开启得越来越早,而且热得越来越持久。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3日以来,山东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气温高,湿度大,体感闷热。3日至6日高温发展最为强盛,内陆地区最高气温达36至39℃,局部40℃以上。5日高温范围最广,潍坊、青岛、烟台等地区共有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气象部门预测,山东高温少雨天气仍将持续,其中14日至15日为高温最强时段,内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至40℃,局部42℃以上。
气象分析师介绍,此次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北抬影响,今年副热带高压的北抬较往年偏早偏强。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同时,引导着夏季风北推,将季风携带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到北方地区,造成低层湿度增大。此外,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以晴到少云天气为主,增强了白天的辐射升温,由此形成了本轮湿热型高温热浪。
近期,关于“外卖商战差不多就行了呗”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以下是综合用户态度、行业影响和多方观点的核心分析。
用户在享受“0元奶茶”“满25减24”等补贴红利的同时,也表现出矛盾心态。一些消费者单日薅到多张免单券,囤积奶茶、炸鸡等商品,戏称“被资本当猪养肥”。有网友呼吁商战延续,甚至建议拓展至健身房、演唱会门票等领域。然而,高频消费高糖高热量食品引发了健康焦虑,如“再喝要糖尿病了”“喝到厌倦想吐”。非核心城区用户因配送限制无法参与,学生群体受校园禁外卖政策影响,感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场商战对产业链产生了巨大冲击。奶茶店单日涌入数百订单,员工连续工作超12小时,出现过劳状态,网友称为“首批受害者”。蜜雪冰城、益禾堂等门店打包台纸袋堆积如山,自提顾客排长队。骑手收入分化明显,部分骑手日收入达千元,主要来自高温补贴、冲单奖励。京东等平台补贴退坡后,骑手积极性下降,直言“需持续补贴才有人跑”。商家陷入两难境地,部分商家需承担补贴成本,低价订单挤压利润;连锁品牌借势扩张,中小商家生存艰难。
从商战本质来看,这是一场流量争夺而非单纯外卖盈利的竞争。京东以“0佣金+骑手五险一金”切入,试图用高频外卖引流至电商主业,对抗美团闪购的“小时达”冲击。淘宝整合饿了么推出“闪购”,用500亿补贴吸引用户高频打开淘宝,带动日活暴涨5000万。美团则通过餐饮订单巩固即时零售份额(占市场70%),但闪购业务受阿里冲击明显。补贴峰值期日订单超2。2亿单(日常约1亿单),美团、阿里、京东日单量分别为1。2亿、8000万、2500万单。高盛测算,2025年平台亏损或超千亿,战局可能持续至9月,后续转向服务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