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预测地震被查处

4个月前 (07-12)热点话题45

35造谣预测地震被查处

当32岁的罗某良在互联网平台抛出“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虚假截图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场精心策划的谣言会在72小时内引发超50万次转发,造成广州、深圳等地超市瓶装水断货、学校紧急停课的连锁反应。这起被公安部网安局定性为“2025年最恶劣的网络谣言事件”,不仅撕开了公众对自然灾害的焦虑裂痕,更暴露出数字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的深层困境。

科学认知的断层:地震预测的“不可能三角”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研究员陈会忠指出,当前全球地震短临预报成功率不足5%,其核心困境在于“地震事件的低概率性、地球内部的不可探测性、孕育过程的复杂性”构成的“不可能三角”。以广东为例,该省近五年仅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2025年6月清远4.3级地震后,广东省地震台台长王力伟明确表示“原震区近期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但罗某良们正是利用公众对“8级地震”的恐惧心理,将“院士预测”这一权威符号与“8级”这一超出历史极值的震级强行关联,制造出超越科学认知的恐慌。这种谣言的传播轨迹,与2023年银川地震后“房屋坍塌”“6.2级地震”等谣言如出一辙,均暴露出公众对地震科学认知的严重不足。

数字平台的失范:算法推荐下的“恐慌经济学”
涉事谣言的扩散路径,揭示出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逻辑与公共利益的深刻矛盾。公安部网安局调查显示,罗某良的原始截图在发布后2小时内,被某短视频平台的“地震预警”话题标签精准捕获,算法根据用户历史浏览记录(如“地震自救”“防灾物资”)向广东地区230万用户推送,导致谣言在4小时内覆盖全省。更讽刺的是,平台“辟谣信息滞后推送”机制,使得官方辟谣内容仅触达12%的谣言受众。这种“恐慌内容优先传播、辟谣信息滞后抵达”的算法困境,与2025年2月银川地震中“消防员挖废墟救人”谣言的传播模式高度相似——当时该谣言在发布后6小时内获得1.2亿次播放,而官方辟谣视频的播放量不足其千分之一。当平台将“用户停留时长”作为核心KPI,当“震惊体”标题的点击率是科普内容的17倍,数字空间便不可避免地沦为谣言的温床。

治理体系的滞后:从“事后追责”到“全链防御”
尽管我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地震预报意见由国务院或省级政府统一发布”,但此次事件暴露出治理体系的三大漏洞:其一,对“伪造权威信源”行为的惩戒力度不足,罗某良仅被行政处罚,而其通过虚假截图获得的流量收益未被追缴;其二,跨平台协同机制缺失,涉事截图在3个平台流转时,各平台均未启动“敏感信息交叉验证”程序;其三,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滞后,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无法识别“过分精准”(如具体到经纬度的震中位置)和“耸人听闻”(如“千年一遇”)的地震谣言特征。对比日本2024年修订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其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必须配备“地震谣言识别AI”,并在谣言传播初期向用户推送官方信息,这种“技术防御+制度约束”的模式值得借鉴。

重建信任的路径:科学共同体与数字平台的共治
破解这一困局需构建“科学共同体-数字平台-公众”的三维治理体系。科学共同体应主动破除“神秘化”形象,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2025年起推出的“地震预报开放日”活动,通过直播地震监测室工作场景、公开预测模型参数等方式,将“黑箱操作”转化为透明对话;数字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如抖音2025年7月上线的“地震信息溯源系统”,可对涉及地震预测的内容自动比对官方数据库,并对高风险账号启动“人工复核+流量限制”机制;公众则需提升媒介素养,如广东省地震局推出的“谣言识别卡”,将“来源是否权威”“描述是否夸张”“是否引发恐慌”等指标转化为可视化评分工具。

当罗某良在审讯室承认“制造谣言是为了涨粉带货”时,这场闹剧的荒诞性已无需赘言。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广东清远地震的余震监测数据中,有12%的波动来自恐慌性逃生引发的地面震动——这或许是最具讽刺意味的“人为地震”。在数字时代,重建公众对科学共同体的信任,比预测地震本身更为迫切。唯有当算法不再追逐恐慌,当科学不再沉默于实验室,当每个网民都成为谣言的“免疫细胞”,我们才能真正构筑起抵御自然灾害与数字谣言的双重防线。


“造谣预测地震被查处” 的相关文章

《探索·发现》 20250503 车八岭的动物世界(3)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野猪,可能是人类最熟悉的野生动物之一,它们小的时候超级可爱,可一旦成年就变得超不招人待见。提起野猪,几乎全是差评,没人愿意和它们打交道,但有一群人却总能和野猪相遇,他...

多地回应社区来电催生 健康问询引隐私担忧

多地回应社区来电催生 健康问询引隐私担忧

  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问询”电话,因涉及孕情、生理期等隐私问题引发质疑。成都市民李华(化名)表示,自己接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电主要询问孕情,包括近期...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返程高峰 车流人流激增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返程高峰 车流人流激增

  “五一”假期接近尾声,各地迎来返程高峰。5月4日傍晚,南京应天大街高架桥上车流密集。同一天,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也出现了大量车辆。此外,湖北省武昌站和河北石家庄火车站的旅客们也在准备乘车...

佩斯科夫:俄方节日停火倡议仍有效 普京指令已下达各部队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5月6日的简报会上表示,俄总统普京提出的节日期间停火倡议仍然有效,相关指令已下达各部队。他强调,如果乌军企图攻击俄军阵地,将立即遭到对等反击。...

巴菲特:我不信一万小时定律!

巴菲特:我不信一万小时定律!

  巴菲特:我不信一万小时定律。巴菲特表示不认同“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即使投入一万小时练习踢踏舞也不会变得优秀,而花十小时研读本·格雷厄姆著作能显著提升投资智慧。   ...

武大一副教授被举报抄袭学生论文 校方已介入调查

  近日,有网友发文举报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一名熊姓副教授涉嫌抄袭其学生的论文及其他不端行为。举报者称该副教授大面积剽窃学生的硕士论文,其中65%的内容为原文照搬,从核心分析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