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河南一对夫妻中暑身亡!全程不到8小时,热真能要命?
河南一对夫妻在酷暑中突发中暑,从发病到死亡,不到8小时!
是的,你没看错,真的是8小时内双双去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没有被洪水冲走,也没有遭遇车祸,而是被“热”活活夺去了生命。
这起悲剧发生在2025年7月初,河南一对年过五旬的夫妻,本想趁天晴去田里干点农活,结果中午回家时已经头晕、呕吐,身体虚脱。
家人以为只是“晒多了”,给他们冲了点凉水、吹了空调,却没想到情况越来越严重。
等送到医院时,体温已经超过41℃,呼吸心跳都快停止了。医生判断为重症中暑,不幸的是,抢救无效,夫妻二人相继离世。
谁也没想到,这么平常的一个夏天,竟成了两条生命的终点。
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抗热”?是不是也以为出点汗没事?中暑不是小事,它真的能置人于死地!
我们总说“热死人”,但这不仅仅是形容词,是真的会要命。
尤其是高龄人群、慢病患者、户外劳动者,在高温下,身体调节能力下降,稍不注意,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常见的中暑,其实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人一上来就会倒地不起。
有些人前一秒还在笑,后一秒就昏迷不醒,从轻度到致命,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
这对河南夫妻就是被一种叫“热射病”的重度中暑带走的。
这种中暑的最明显特征是:体温超过40℃、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比如神志不清、抽搐,甚至昏迷。
而一旦出现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是的,你没看错,半数人会死。不是说说而已,有研究表明:一旦发展到热射病,即使在医院全力抢救,黄金抢救时间也只有1小时。
那对河南夫妻,从发病到去世,8小时,看似不短,但他们错过了最关键的前2小时。
这起事件不是个例。
根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一项研究显示,每年夏季因重症中暑入院的患者中,约有39%因未及时就医而发生不可逆后果。
别再以为自己年轻、扛热,不注意,热真的能杀人。
中暑并不都是“晒出来”的。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在太阳底下就没事,其实在闷热的厨房、密闭的车里、不开窗的卧室,一样可能中暑。
尤其是老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很多时候感受不到“热”,但身体却已经在悄悄失控。
我接诊过一个80多岁的老人,家属说他一直在屋里没出门,就突然说头晕、腿软、不想吃饭。
送到医院一查,体温39.8℃,电解质紊乱,就是典型的先兆中暑。
如果再晚来一步,可能就发展成热痉挛或热射病了。
而最可怕的是,中暑初期的症状特别容易被忽视。
很多人以为就是“晒晕了”,喝点水、吹吹空调就好,结果反而把情况拖严重了。
请记住这几个危险信号:
持续头晕、虚弱、出汗异常、恶心呕吐、体温迅速升高、意识模糊、肌肉痉挛。
只要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就一定要警惕,可能已经是中暑的前兆。
尤其是体温在39℃以上,不降反升,必须立即就医。
很多人问:到底什么是中暑?和普通发烧有啥区别?
简单说,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身体散热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反应。
它不是“着凉感冒”,而是身体真正的“热崩溃”。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方式排热,但如果外界温度太高、湿度大、风速低,身体根本没法有效降温。
汗出不来、热散不掉,体温就会迅速飙升,最终诱发热射病、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尤其是70岁以上老人,体内水分少、感知迟钝,等到感觉不适时,可能已经是“临界状态”。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防呢?
不是喝水就能防中暑,更不是吹空调就万事大吉。
真正有效的预防,是做好这几点:避高温、勤补水、吃清淡、衣着透气、注意通风、适量运动。
特别提醒:每次外出前请查天气预报,若气温超过35℃,就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在外,请戴帽子、带水、穿浅色衣物,最好有人陪伴。
家中老人若独居,要每天至少打一次电话,确认身体状况,防止出现意外。
也别忽视空调这个“救命神器”,很多老人怕电费、不爱开空调。
但在高温天不开空调,就是在赌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已明确指出,对于老年人、高风险人群,应在高温时段开启空调降温,维持室温在26℃左右是较安全的。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电解质补充。
高温大量出汗时,仅靠喝白开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汗液中会流失钠、钾、氯等电解质,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或补充口服补液盐。
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人,水电解质一旦失衡,极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征兆,但高温下的中暑,一定可以防!
让我们一起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高温守护者”,别让悲剧再次重演。
参考文献:
1. 朱娟,张丽娟,李红.热射病的诊治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第32卷第5期,页码:523-526
2. 王建国,刘小芳.高温环境下老年人中暑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年第42卷第10期,页码:2493-2496
3. 李宏伟,陈志强.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实用急诊医学杂志》,2021年第19卷第9期,页码:1345-134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