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印巴冲突证明现代空战机炮无用 超视距作战成主流 ,特朗普称应废除美国芯片法
5月7日早晨,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爆发冲突。此次不是小规模的摩擦,而是双方共出动了125架战机的大规模空战,成为几十年来南亚地区最猛烈的一次空中对决。
清早时分,印度空军忽然越境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巴方立刻组织防空气力应对。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双方在高空展开了一场大混战。印度出动了苏-30MKI、法国阵风和米格-29等多架战机,而巴基斯坦则派出了中巴互助的歼-10CE、JF-17“雷电”和枭龙等战机迎战。
战争停止后,印度方面损失惨重,包括3架“阵风”战机、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还有一架“苍鹭”无人机被击落。虽然双方的125架战机都未超出国界线小时的空战最大特征是:双方险些全程进行了超视距作战。交火开始时,最前沿的印巴战机相距约160公里,飞行员根本看不到对方,全靠雷达和电子系统感知敌机。夜间视线受限,飞行员更依附仪器导航和目标识别。根据军事记录,夜间空战的变乱率平日这天间的2。5倍,对飞行员技巧和生理本质要求极高。夜间作战时,全部天下便是那个小小的显示屏,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导致灾害性后果。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狗斗”,而是电子战与精确袭击的结合。飞行员可能一整场战争都没看到过敌机的影子,全靠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做决策。在如斯远的间隔上作战,惯例机炮和短程导弹完全派不上用处,双方主要寄托先辈的中远程空空导弹交火。印度方面主要应用了俄制R-77,最大射程约80公里,还有法制流星导弹,射程跨越100公里。巴基斯坦则大量应用了中国研制的PL-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达145公里。
除了导弹交火,这场隔空较劲的另一个要害是无形的电子战。双方都启用了电子干扰设备,试图扰乱对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阵风”战机配备了SPECTRA电子战套件,而巴基斯坦JF-17战机上的KG-600电子战吊舱系统虽然功率较小,但其抗干扰算法更为先辈。这场160公里外的隔空对决不仅展示了当代空战的特征,也标志着传统空中格斗逐渐成为历史。未来空战将更多地寄托远程精确袭击、电子抗衡和信息上风。在看不见仇敌的疆场上,谁的科技更先辈,谁就更可能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