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1个月前 (07-09)热点话题35

  

文 比克熊

  

编辑 比克熊

  

老一辈常说,人多力量大。

  在人口红利期,这话无疑是真理,我国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迅速,短短40年就开创东方盛世,也得感谢大量劳动人口的支持。

  

然而时过境迁,在人口红利期褪去的时候,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或许还要打上一个疑问号。

  从2022年开始,我国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40万。

  

原以为只是偶尔的波澜,可一年后,这个数字就来到了1110万人,增长速度恐怖如斯。

  大量的数据也在表明着一个事实:接下来的中国,或许不得不接受每年剧增的死亡人口数。

  改开近半个世纪后,中国也终于迎来了死亡高峰期。

  

为啥这个高峰期偏偏现在来?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上观新闻】【金台咨询】【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死亡人数为啥现在剧增?

  死亡是相对的,但死亡人数却是绝对的。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布的一组未来死亡预测数据,让人汗颜。

  一直到本世纪末,咱们将告别12.3亿中国人,平均下来,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1600万人。

  这数据其实还是夸张了一点,不过每年稳定上千万的死亡人数,是少不了了。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三点。

  第一个自然是历史渊源,上世纪5、60年代,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深入千家万户,一家生4个5个不嫌多,7个8个才是常态。

  直到70年代,计划生育才姗姗来迟,然而人口数量已经爆炸,当那个年代出生的人,齐齐步入垂暮之年,也就有了死亡高峰。

  

第二个不能忽略的,则是医疗科技的提高。

  建国之前封建社会风雨飘摇,社会动荡,说个违背大家常理认知的知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不过35岁左右。

  

随着咱们医疗科技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才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寿命已经来到了78.6岁,这就有了足够的底气,支撑老一辈有了更长的时间享受人生。

  简而言之,就是大家活得时间更长了,老年人的基数变大。

  

当然,这些都是老龄人口众多的原因,还有一个“死亡的原因”。

  医疗技术提高不假,但与此同时,医院反倒变得紧缺。

  周边有医院的病人,要排很漫长的队伍,才能等到自己的号。

  

而农村地区的大部分人,却直接没有医院可以去。

  缺医院缺医生,成了乡下医院的常态。

  但疾病可不会管你有没有医生、找不找得到医院,各种慢性病、冠心病齐齐登门拜访,心脏病、心脑血管这种顽疾,也是屡见不鲜。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大家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可疾病也越来越多,等到后面,就成了扎堆的死亡高峰。

  2024年死亡人数再引警觉

  死亡人数的剧增,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特别是2024年的死亡人数统计出来,就更让人无法平静了。

  

根据统计,2024年死亡人口比2023年少了一点,但确实是一点,死亡人数来到了1093万人。

  统计学上来说,这都算是“忽略性偏差”了,基本可以按1100万来算。

  

而背后则同样是一组骇人的数据,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已经来到了4000万的大关,到本世纪中期,高龄老人则能占全国11%的人口数。

  如此基数,注定了未来的死亡人数,都要按千万计。

  与死亡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生人口数。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我国有过三波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一波高过一波。

  第一波还只是2000万人口左右,二三波则来到了夸张的2600万和3000万,一波可不是一年,而是这个阶段的每年!

  然而如今随着人口死亡数的飙升,出生人口数却跟不上了。

  

从2022年的数据开始算,这一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数为956万,完全跟不上1040万的死亡人口数。

  死亡人数日益剧增的时候,出生人口数反而一年少过一年。

  

2023年的出生人口再次下降,来到了902万,2024年虽然回升了几十万,可人口学专家却通过模型预测出2025年的出生人口数,恐怕要跌到800万!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这话就是在表明,死亡与出生,都是与你我息息相关的大事。

  

我国出生人口的现状,自然也影响了广大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养老问题变得捉襟见肘,2025年,大概有超2200万人退休,退休是轻松了,但养老金结余余额却轻松不起来,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养老金拿不出来的窘境。

  

不得不说,这数字着实可怕,而且从年龄框架来看,未来退休的人数,也将迎来高峰期,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无疑会越来越大。

  老龄人口发力了,新生儿自然也在发力。

  我国新生人口的持续衰减,让广大学校开始迎来倒闭潮。

  

民办的学前园一家接着一家关门自然不用说了,各类民办学校也在不断减少。

  像2024年的民办学校,大概有15.28万所,数量不少了,可比起去年的16.72,仍是减少了一万多所。

  一所学校按2000人算,就是整整3000多万人。

  

可见人口结构的变化,看似与大家毫不相关,可却是无时不刻地影响所有人的方方面面,“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应验。

  但大家倒用不着悲观,事物总有两面性,低出生与高死亡,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可取之处”。

  高质量教育与银发经济的齐头并进

  民办学校的接连关门确实是事实,可大家应该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少地方与学校,纷纷开始推出个性化的定制教育。

  这种教育放弃了大水漫灌,转而在质量上发力,基本是根植于孩子的兴趣爱好。

  

其实这也是倒闭潮,倒逼一些民办学校做出改变,逐步适应“买方市场”。

  其实不单是国内,国外也有着出生率低的窘迫,上观新闻7月3日引用了生命时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联合国整理了一份《2025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警告全球都在面临着生育率危机。

  咱们刚刚步入低生育率时代,尚有时间调整。

  另一方面,“银发经济”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诸如“老人鞋”等老年人产品,获得了极高的关注,而“老年人护理”等行业,更是不少年轻人毕业的首选。

  肯进入这种行业,自然是基于我国有着广大的老年人群体以及背后广阔的前景,当然,国家也在布局,无论是敬老院还是福利院,都开始有了成熟的商业化体系。

  一些地方更是开出优惠政策,针对老年经济,对一些收费大砍特砍。

  

诚然,死亡人口数激增和出生人口数的减少,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路永远是人走出来的,及时的调整和政策,总能让咱们适应这样的时代。

  结尾

  每年的死亡人口数着实让人惊讶,几乎每年都在增加,但大家倒不必绝望,这些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面对的现象。

  

虽然困难不少,但相信只要咱们调整及时,政策对症下药,那么就一定能跨过这个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上观新闻】【金台咨询】【新浪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的相关文章

中航成飞:突然崩了m12万散户何去何从

中航成飞:突然崩了m12万散户何去何从

   一起寻找伟大公司 强国财经原创   ...

励志!甘肃省医院一护士成长为副院长,长相漂亮,还获南丁格尔奖

励志!甘肃省医院一护士成长为副院长,长相漂亮,还获南丁格尔奖

  在当今社会上,女人被赋予了太多的角色,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员工,最后才是自己,担负的责任也很多,一个女人在事业上能够有巨大的成就,着实不易。   而甘肃省人民医...

广东民办大学最新排名:南方学院第1,华立学院第10,广理第19

广东民办大学最新排名:南方学院第1,华立学院第10,广理第19

   2025年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正式发布,广东民办高校再次以强劲实力领跑全国。广州南方学院以六星级评价蝉联榜首,与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共同构成...

“浪”还在,“琴”没了!网友称花1万多买的浪琴整个表盘丢失仅剩表带,浪琴回应

“浪”还在,“琴”没了!网友称花1万多买的浪琴整个表盘丢失仅剩表带,浪琴回应

  近日,一位湖南网友在某社交网络平台发布“避雷”贴,称“避雷浪琴”,并表示自己于2023年在香港海港城实体店花11500元购入了一支浪琴“嘉岚系列”金属腕表,“昨天戴出门回来就剩一根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