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内红海两次轰炸,从中国出发的巨轮被沉,打法比伊更凶狠
7月7日,船只最先被导弹击中,前方船头立马起火,接着自爆艇冲了过来,撞击造成了船体的严重破损,巨轮几乎分崩离析。
他们火力全开,用自爆艇、反舰导弹和无人机,硬生生把这艘从中国珠海港启程的2500万美元的巨轮送进了海底。
作者-杨 编辑-杨
这次袭击,从导弹开头,到无人艇冲刺,再到无人机压轴,胡塞武装疯狂而精准的瘫痪式打法背后,暗藏着某种熟悉的“中东味道”。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胡塞武装出动了不止一波进攻。为了摧毁这艘价值2500万美元的商船,他们使用了两艘自爆艇、五枚反舰导弹、和三架无人机。
这组合拳实在是让人毛骨悚然。试想一下,面对自爆艇的撞击、导弹的轰炸、无人机的干扰,这些海上“鬼怪”一波接一波地袭来,完全让船员毫无反应时间。
最让人胆寒的是,第三波攻击之前,船员已全员撤离,连一点机会都没留给这艘已经遭受重创的商船。最终,它毫无悬念地沉没在红海的深处。
袭击一开始,胡塞武装就用导弹冲破巨轮防线。第一发精准命中船头,直接掀起熊熊火焰。接着,两艘满载炸药的自爆艇从两个方向极速冲向目标。
一声巨响,船体几乎被撕开,就在船员火速撤离、试图逃命时,胡塞武装又派出无人机展开新一波攻击!
这种“瘫痪五连击”战术几乎针对商船的每一个致命弱点:先用导弹敲头,炸得你反应不过来,然后用自爆艇补刀,打穿你的核心结构,最后无人机出场,负责善后,全程没有一个环节是多余的。
而更让人惊叹甚至发毛的是,这些装备的“实战化”之高,别看他们弄来的是一些低成本的无人艇和无人机,但胡塞武装硬是学会了如何让它们变得致命。
民用的GPS模块一用再用,还加了点“土改造”,红外干扰设备!这些玩意儿虽然听上去不值什么钱,但凑在一起,居然能直接瘫痪目标船只的电子系统。
被击沉的“魔法海洋”号,是什么来头?不少人以为这是艘“中国船”,但其实这只是误会罢了。
它从中国珠海港发货,挂着利比里亚的旗,实际运营却是希腊公司。
国际化的货轮,怎么就躲不过一群所谓“武装组织”的眼皮?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如果说此前世界还只是对胡塞武装有所耳闻,那么这一次,巨轮静默入海的下场,无疑为他们立下了更狠的名声。
红海地理位置极其敏感,是全球货物运输的咽喉地带。对于有意在中东搞事的某些势力来说,在这里搞出动静,简直再有意义不过。
于是,胡塞武装狠狠地把“魔法海洋”当成了全球的“靶子”,一记重锤砸下来,给无数商船敲响了警钟。
他们能够精准掌控反舰导弹这种高端货,能够肆意玩转无人机这种“廉价杀器”,这背后怎么能少得了伊朗的支持?
就像多米诺骨牌,胡塞武装的行动,很快被人解读为伊朗用来对抗美国和施压全球的一步棋。伊朗是什么角色?自核问题谈判以来,他们对“抓住筹码”向来驾轻就熟。
而帮助胡塞武装提高作战能力,特别是在红海这种国际航运命脉上制造麻烦,显然是他们可以“见效即收”的一手好棋。大屏幕后站着的导演很多,但穿帮镜头,哪一帧能不落下伊朗的影子?
当今的红海,无论是胡塞武装还是它背后的伊朗,支点都推向了整个中东的权力博弈战场。胡塞武装的“狠”,不仅在于袭击本身,更在于向全球航运安全狠狠开了一枪。
“你们能怎么办?”似乎胡塞武装的疯狂已然让人们有些无言以对。这些习惯于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存活的武装力量,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准确打击对手的软肋。
从表面看,胡塞武装这一波袭击似乎只是一次例行的“报复行动”,
但事实上它所暗示的中东地区未来的局势动向,无疑让人更加忧虑。
无论是对于航运、还是对于国际安全,都意味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