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7月7日上午,传来中国女篮新消息!
今天下午的热身赛哨声落下时,看台上不少球迷还在揉眼睛——中国女篮居然输给了澳大利亚青年队。要知道,我们刚连胜波黑和日本,这场球的“意外”,与其说是翻车,不如说是一面照出问题的镜子。
第二节那个8分钟的得分荒,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揪心。杨舒予底线接球想突破,被对方19岁的小将结结实实挡在外面,球出界时她下意识攥了攥拳头;翟若云空位三分偏出,场边替补席上的潘臻琦忍不住站起来又坐下。11投0中,不是姑娘们不想拼,而是对方的身体对抗像一张密网,把我们熟悉的传切节奏全打乱了。
篮板球32比42的差距,更能说明问题。少了张子宇这个“内线铁塔”,韩旭一个人要扛对方两个中锋的冲击。她全场15分9篮板的数据够硬气,但第四节那次抢下进攻篮板后被撞倒,捂着腰缓了好一会儿才起来的样子,谁看了不心疼?宫鲁鸣指导赛后说“雪藏张子宇是想看看其他人的极限”,现在看来,这个极限确实被摸到了——我们的锋线在高强度对抗下,投篮命中率比之前跌了近20%(据赛事官方技术统计)。
有人说李梦的缺席是关键,这话不假。她那种迎着防守强投三分的“硬气”,现在队里还真没人能顶上。但反过来想,热身赛不就是找问题的吗?去年世界杯对阵澳大利亚,我们靠内线优势赢了12分,今天输的6分里,有4分来自快攻反击——这恰恰是我们过去擅长的,现在却因为对抗吃亏,跑不起来了。
现场解说员说得实在:“欧美球队的年轻球员,18岁就敢在成年组对抗里硬碰硬,我们的姑娘们技术够细,但胳膊肘子的劲儿还差口气。”这话听着扎心,却是实话。
距离亚洲杯开幕还有7天,这场球输得及时。至少我们看清了:锋线不能只靠手感吃饭,得练出“带着对抗上篮”的本事;外线投射不能总指望空位,得学会在防守压力下出手。就像韩旭赛后在通道里跟队友说的:“现在疼,总比亚洲杯上疼好。”
你们觉得,接下来该让杨舒予多练力量,还是给罗欣棫多安排持球战术?毕竟离卫冕亚洲杯就剩一周了,阵痛过后,该轮到我们亮出锋芒了。
加油,中国女篮!
(数据来源:本场赛事官方技术统计;现场细节为笔者观赛记录)中国女篮热身赛遇挫:11投0中的阵痛里,藏着亚洲杯卫冕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