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天降乌龟砸死饲主判赔128万,分期付款也必须赔

3个月前 (06-11)热点话题40

  

终于不和稀泥了,对高楼扔东西的,就是一罚到底

  


  


  

去年年底有个非常离谱的案件,广东省韶关市一个小孩在自家小区玩耍的时候,突然被一个从天而降的乌龟砸中了头,送去医院抢救也无效。

  

警方很快就找到了乌龟的饲养者张某,张某说是乌龟自己到处乱爬,从窗台上掉下去了。

  

现在判决下来了,128万赔付。

  

张某不服,到处告,但都被拦了下来。

  

各位大佬可以根据你在这片土地上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猜测一下,张某都会找什么理由。

  

第一个,父母的责任。

  

张某说孩子的父母有责任,没有管好孩子,所以父母至少也要负一个连带责任。

  

法院的意思是,有些事情父母再怎么管也无法预见,比如无法预见天上会掉下来一只乌龟,所以父母没有保护不力。

  

第二个,物业的责任。

  

这个小区的物业很有意思,本身是投保了物业管理责任保险的,也就是说,物业如果承担一定的责任,都不用自己掏钱,走保险就好了。

  

但,物业没有顶,法院就直接顶了回去。

  

原因是,物业已履行基本安保义务,比如安装公共区域监控,比如开展安全宣传,同样物业不存在疏漏,已经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第三个,和我无关。

  

养个乌龟要赔128万,张某怎么都绕不过这个弯。

  

他觉得,我无外乎是没有把乌龟关好,没有把窗台封好,我也无法预见会砸死一个小孩啊。

  

这点法律其实是有明确解释的。

  

因为宠物或者家禽,本身是没有意识的,所以如果它们造成了损失,都要由饲养者来承担。

  

《民法典》第1245条有明确的规定:动物饲养人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这话的意思是:只要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就有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无论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

  

除非是一种情况,就是能证明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比如有人一直去惹别人家的狗,然后被狗咬了一口,这种情况狗主人就不需要担责。

  

而在天降乌龟的案子里面,张某没办法证明小孩有任何过错,那就只有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128万的判决下来了,张某开启了第四招,我没钱。

  

那法院这次也算是硬中有软,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钱不能少,但可以分期付款。

  

最后我想说一下,这事儿真的是个大事情。

  

从2013年开始,“高空坠物”和“高空抛物”的判决文书急剧飙升。

  

一方面是现在小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一小部分人没素质、没物理知识、没法律意识。

  

大家知道高空坠物的威力有多大么?

  

一颗生鸡蛋从多高的地方掉下去,能砸死人?

  

这和鸡蛋本身的硬度没有关系,就是单纯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带来的威力。

  

央视专门做过实验,从18楼扔下一颗生鸡蛋,砸到人头顶,就能砸破人的头骨。

  

而把高度提高到25楼,就不是砸破头骨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致人死亡。

  

所以,住的高的人,视野的确是要开阔一些,那对应的,责任感也应该更强一点。

  

不光是为了楼下的行人,也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不小心掉个东西下去,可能就要背负一条人命和上百万的欠债,何必呢……

  

各位大佬觉得呢?

“小孩被天降乌龟砸死饲主判赔128万,分期付款也必须赔” 的相关文章

男子抵达三天高反死亡!不是洗澡输液,而是多数人犯的致命举动!

男子抵达三天高反死亡!不是洗澡输液,而是多数人犯的致命举动!

   一    高原旅行逐渐成为国人热爱的旅游方式,四川四姑娘山等热门...

西方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印度第一次感觉到后背发凉”

西方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印度第一次感觉到后背发凉”

   西方军事专家:“面对中国强大国力,印度第一次感觉到后背发凉”...

595元!刚发布的6500mAh新机,太香了

595元!刚发布的6500mAh新机,太香了

   5月13日,魅族Note16正式发布:叠加国补优惠和专属补贴后,8GB+128GB版到手价595元,并且价保618和双11。和同价位竞品相比,魅族Not...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放下碗就骂娘”行为的新加坡籍华人女星李凯馨终于迎来了她的报应!   ...

广州中医药52岁博士张北平离世,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长得很温柔

广州中医药52岁博士张北平离世,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长得很温柔

   5月14日,广东省中医院发布讣告,称该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专科带头人张北平同志离世,年仅52岁,于5月9日病逝,告别式定于明天举...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新华社天津5月14日电 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新华社记者宋瑞   背诵中国交通法规,苦练倒车入库、侧方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