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店买400粒复方甘草片做卤料 销售额超百万,却检出吗啡、可待因等成瘾性物质!
小吃店买400粒复方甘草片做卤料
【小吃店买400粒复方甘草片做卤料】8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福建漳州陈某顺经营的锅边糊店因非法使用400粒复方甘草片加工卤料,导致卤水、卤大肠等5个样品检出吗啡、可待因等成瘾性物质,销售额超百万元。这起看似荒诞的案件,撕开了食品行业“提味增香”乱象的冰山一角,也暴露出部分从业者对法律与消费者健康的漠视。2025年5月,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对陈某顺的锅边糊店突击检查时,发现其厨房角落堆放着未拆封的复方甘草片包装盒。经抽样检验,卤汁、卤大肠、卤壳肉等5个样品均检出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成分——这些国家严格管控的成瘾性物质,竟被堂而皇之地用于食品加工。调查显示,陈某顺为提升卤料风味,自2024年起持续采购复方甘草片,累计使用400粒。他将药片碾碎后掺入卤汤,用于烹煮猪大肠、猪壳肉等内脏,再将卤制好的食材加入锅边糊中销售。短短一年间,该店通过外卖平台与堂食累计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日均售出含毒卤料的锅边糊超200份。“复方甘草片每瓶100片,售价十几元,成本低且‘提味效果’明显。”执法人员透露,陈某顺正是看中其含有的甘草酸与阿片类成分能掩盖内脏腥味、增强肉香,却选择性忽视药物滥用风险。复方甘草片作为镇咳祛痰药,因含阿片粉(含吗啡、可待因等)被列为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购买且严格限制用量。然而,在食品行业“重口味即竞争力”的畸形逻辑下,这类药物竟成为部分商家的“秘密武器”。“卤料中添加复方甘草片,相当于给消费者‘下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药师李明指出,长期摄入吗啡类物质会导致依赖性、便秘、呼吸抑制,甚至引发休克或死亡。更危险的是,此类物质在高温烹煮中可能分解产生神经毒素,对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危害尤甚。
本案并非孤例。2025年1月,江西靖安县舒某清因在露酒中添加他达拉非(壮阳药成分)被刑拘;同年3月,广西灵山县一餐饮店伪造许可证销售“幽灵外卖”,其卤味同样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这些案件共同指向一个现实:部分从业者为追逐利益,不惜将消费者健康置于刀尖。
陈某顺案的查处,展现了监管部门“零容忍”的执法力度。2025年5月现场检查后,漳州市市场监管局立即封存涉案物品,并联合公安机关对陈某顺及其供应商展开全链条追溯。6月,案件被移送司法机关,陈某顺等3名涉案人员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本案中,销售额超50万元即属‘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漳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伟分析,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行为最高可判死刑,且终身禁止从业。
市场监管总局同步部署全国专项整治,重点排查卤味、火锅、烧烤等高风险业态。截至8月25日,全国已查处类似案件23起,关停违规店铺47家,刑事立案11起。
“毒卤料”事件暴露的,不仅是个别商家的道德沦丧,更是整个食品行业的深层危机热点新闻。某连锁餐饮企业研发总监透露:“行业内存在‘潜规则’——新店开业若不靠添加剂提味,很难在竞争中存活。”这种扭曲的生存逻辑,催生出从香精、色素到成瘾性物质的“化学提味链”。
消费者亦需反思。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选择口味重的餐馆”,仅12%会主动查询食品成分表。这种需求导向,无形中纵容了商家的违规行为。
“食品安全是底线,不是谈判筹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呼吁,企业应通过改良工艺、选用天然香料提升风味,消费者则需树立“清淡≠难吃”的健康饮食观,共同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陈某顺案的宣判,为食品行业敲响警钟。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推动建立“非法添加物黑名单制度”,对复方甘草片、他达拉非等58种物质实施重点监控;同时,上线“阳光餐饮”APP,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后厨监控与食材溯源信息。技术赋能之外,更需制度补漏。专家建议,应修订《食品安全法》,提高违法成本至“倾家荡产+终身禁业”;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对查实案件给予举报人销售额10%的奖励;并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从源头培养健康消费意识。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当美味建立在危害健康的基础上,再高的销售额也不过是写在沙地上的数字。唯有全社会筑牢“监管-企业-消费者”三重防线,才能让舌尖上的安全不再沦为牺牲品。
以上就是【小吃店买400粒复方甘草片做卤料】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小吃店买400粒复方甘草片做卤料 销售额超百万,却检出吗啡、可待因等成瘾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