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龙舟翻船记:当洋女婿遇上老祖宗

3个月前 (06-01)热点话题51

  

三条百万新龙舟,两条在家门口侧翻——广州“富豪村”猎德这场意外,让2025年端午未至先爆热搜。鼓声未歇,水花四溅,穿救生衣的“房东”扑通落水,船桨四散,龙头倒扣江面。网友戏称:“年年冠军无人知,一朝翻船天下闻!”

  翻船背后:传统规矩撞上“国际阵容”

猎德村为今年端午豪掷百万,定制三条坤甸木龙舟,每条造价超百万,镶嵌金箔翡翠,志在必得。然而5月11日“神龙入水”仪式上,两条新船行至村口突然失衡侧翻。官方解释称“鼓手经验不足致重心偏移”,但现场视频暴露关键细节:船上竟有一名外籍面孔!

  


据村民透露,这位“洋女婿”是本地村民女儿的丈夫,破例登船参与训练。按广东龙舟百年传统,船员须为本村未婚男丁,女子仅能划凤艇,更严禁外姓人参与。网友瞬间炸锅:“鬼佬上龙舟,祖宗掀桌了!”“猎德无男丁,洋婿凑人头”——传统宗族观念与现代开放尝试的碰撞,在此刻激出巨大水花。

  对手补刀:冼村要把笑话刻进族谱

猎德翻船不到半天,死对头冼村已全员“笑疯”。两村仅隔两条马路,历年龙舟赛火药味十足。冼村训练时集体穿上救生衣,且故意不系绳带,明晃晃嘲讽。更狠的是,冼村扬言将此事记入族谱,让子孙后代“年年端午笑一回”。连岸边围观租客都调侃房东:“明年房租少涨点行不?”

  猎德自救:三代同船“哄祖宗”

面对群嘲,猎德火速重整旗鼓。5月19日,翻覆龙舟重新启航,举行“三代同堂”采青仪式:中年船手带幼子同坐,老鼓手携青年共执槌,被戏称“带娃哄祖宗开心”。村中老人坦言:“龙舟精神在团结,不在血缘。”事实上,猎德早有破旧立新传统:

  

1960年代打破“女子不上龙舟”禁忌;

  

1990年代组建广东首支女子龙舟队“凤艇”;

  

2019年升级“玫瑰龙舟队”,60余名女将参赛。

  反思:翻的是船,浮起的是文化传承困境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更深隐忧:猎德村龙舟手主力多为50岁以上“老叔”,40岁以下不足十人。男丁稀缺让“洋女婿上船”成了无奈尝试。但龙舟文化的内核,究竟是严守宗族血脉,还是开放包容中延续团结拼搏的精神?

  

传统需要守护,也需呼吸的空间——当浪花淘尽笑声,珠江上回荡的鼓点终将证明:能载舟的水,从不在族谱的墨迹里,而在众人齐心的桨声中。

“猎德龙舟翻船记:当洋女婿遇上老祖宗” 的相关文章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来中国捞钱,还诋毁中国人民,人民日报的除名,令其彻底崩塌

   “放下碗就骂娘”行为的新加坡籍华人女星李凯馨终于迎来了她的报应!   ...

巴铁很无奈:中国武器虽物美价廉,但有时候买啥,不是自己说了算

巴铁很无奈:中国武器虽物美价廉,但有时候买啥,不是自己说了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

两男一女开救护车旅游续:身份曝光,女乘客穿着短裙,卫健委回应

两男一女开救护车旅游续:身份曝光,女乘客穿着短裙,卫健委回应

   两男一女开救护车旅游续:身份曝光,女乘客穿着短裙,三亚卫健委回应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新华社天津5月14日电 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韧性   新华社记者宋瑞   背诵中国交通法规,苦练倒车入库、侧方停车...

河北一干部落马,长得丑,玩的花,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一干部落马,长得丑,玩的花,一起来看看吧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么一句话:不管查到什么人,不管是哪个级别的干部,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现实中也同样如此,老虎苍蝇一起拍,...

远离“造神”陷阱!人民日报的点名,揭开了胖东来的“真实现状”

远离“造神”陷阱!人民日报的点名,揭开了胖东来的“真实现状”

  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